神州佛音(326)----昌都噶玛寺

标签:
旅游文化佛学 |
分类: 旅游随笔 |
神州佛音(326)----昌都噶玛寺
噶玛寺位于距昌都市约120公里处的白西山麓幽静的山谷里。从昌都镇沿扎曲河而上,直到最北的噶玛乡,从噶玛乡沿盘山路一路向上,海拔直升500多米,到达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顶,就是白西山麓的山谷,溪流、草原、花海、松林、延绵起伏的山峰,在这“世外桃源”里藏着噶玛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寺。
噶玛寺,也称噶玛丹萨寺或噶玛拉顶寺,由噶举派高僧都松钦巴于公元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藏历第三绕迥之火兔年)创建,为第一世噶玛巴。也有记载是都松钦巴七十七岁即1185年(南宋淳熙十二年)修建的。“噶玛”,中译“羯磨”,为“业”或“事业”之意,“巴”则是人称。“噶玛巴”即是“行佛陀事业者”,亦代表十方三世诸佛事业的化现。
噶玛噶举是噶举派四大支系中的一支,而噶玛巴则是噶玛噶举法系继承人的称谓,是噶玛噶举的最大转世活佛之一。都松钦巴(1110-1193年)是噶玛噶举的创始人,第一世噶玛巴。他是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弟子达波拉杰(1079-1153年)的得意门徒。
都松钦巴,藏语意为知三世者,他生于康区哲雪地方(今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幼名“格佩”(意为“善增”),随父贡巴多杰贡波(意为“金刚怙主”)学习“自生佛母的命根心要教授”。16岁时依秋•僧格扎上师出家,赐名“却吉扎巴”(意为“法称”),后从阿底峡尊者(982~1054年)三传弟子扎惹哇西昆仲聆习“胜乐灌顶”等法门。19岁时去前藏依噶当派桑浦寺系统的著名善知识觉隆•嘉玛哇和恰巴•曲吉僧格为师,学习中观、因明和慈氏诸大论,又从侠尔巴(1070~1141年)及其弟子伦觉巴•喜饶多吉闻习噶当派教法,后依玛•杜增巴而受比丘戒(具足戒)。30岁时随达波拉杰学习教法,塔波拉杰向他传授了噶举派的“拙火定”和“方便道”。33岁时依热琼巴闻习《六法》和《座中修法》,依绒巴嘎格哇的弟子本普巴•郭嘉修习《金刚亥母》、《六种庄严宝释》,依辛巴﹒多杰僧格求得《道果》教授,依江莫邦喀瓦求得《喜金刚教授讲说》,依乍嘎莫哇学到《那若耳传教授》,还依达惑巴•热久敦次听受《胜乐》和《玛哈玛那》等密法。“总之,凡流传于西藏之一切经典、秘诀均悉加听闻。” 1147年他在昌都噶玛地方兴建噶玛寺,创建噶玛噶举派。1187年在前藏堆龙地方兴建楚布寺,与噶玛寺并称康、藏地区的两大祖寺。1193年(南宋绍熙四年)84岁时在楚布寺圆寂。
印度大成就者萨迦师利证实都松钦巴即是释迦牟尼佛在《三摩地王经》中授记的噶玛巴,“黑帽系活佛”就是都松钦巴大师创立的噶玛噶举活佛系统中的直系传承,他在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史上开创了“活佛转世”之先河,后来宁玛、萨迦、格鲁和本教(苯波)等教派都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
噶玛噶举派的地位自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得到元代官方的确认而得以确立。噶玛拔希(1204-1283年),意为“法师”,本名曲吉喇嘛。他师从都松钦巴大师的再传弟子邦札巴,并在邦札巴面前显现许多奇兆,被认定为都松钦巴大师的转世。后来他成为蒙古王的国师,获“噶玛拔希”的称号。蒙哥汗献给他一顶金边黑帽和一颗金印。他讲经传法时常戴着此一黑帽,黑帽即成为噶玛巴的象征。噶玛拔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正式转世的活佛,被认定为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二世(代)活佛。噶玛拔希临终时,将法位依托给其弟子珠托•邬坚巴并留下遗嘱要其寻访继承黑帽法统的人,最终在后藏的贡塘(今日喀则吉隆县)找到转世灵童,即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杰。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1384-1415年),本名曲贝桑布,《明史》称为“哈立麻”。明朝永乐皇帝为噶玛巴的入室弟子,并封噶玛巴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善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大宝法王”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永乐皇帝在接受灌顶时,看到了噶玛巴头上的金刚黑宝冠,即令工匠如其所见制作了一顶黑宝冠献给噶玛巴。此后,噶玛巴举行大法会就戴此金刚黑宝冠,金刚黑宝冠即成为噶玛巴的精神象征。
措钦大殿
措钦大殿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由前廊、经堂和主殿三进组成,为土石结构。前廊和经堂是藏式平顶风格,外墙红色。主殿高出前廊和经堂丈许,殿顶为汉式单檐歇山式屋顶,系木质结构,屋面覆盖琉璃瓦,房檐以下为斗栱承托。屋顶中间装饰铜质镀金宝幢,据说为明永乐皇帝所赐。
经堂内绘有精美的壁画,不少已有损毁,以佛本生传为主,殿内大柱直冲殿顶。经堂一层一侧有一小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坐像、灵塔和度母等像。
经堂北面就是主殿,主殿分为三个佛殿。左侧佛殿供奉第二世噶玛巴塑造的强巴佛泥塑像,高17米,是目前昌都地区保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中间佛殿供奉的是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1454~1506年)建造的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右侧佛殿为喇嘛拉康,内供历代噶玛巴活佛像,正中主供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像,两侧是历代噶玛巴活佛像,从二世噶玛巴到十五世噶玛巴。四周壁画为塔波噶举的创始人塔波拉杰和噶玛噶举的黑、红帽系活佛画像。措钦大殿二层右侧为历代司徒活佛(为噶玛噶举派三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的静室和小佛堂,三层后面是观音殿,内供大悲观音菩萨像。
灵塔
措钦大殿一侧的山坡上,建有三座白色的灵塔,中间为噶玛巴一世都松钦巴的灵塔,右侧是八邦司徒活佛卓格日钦的灵塔,左边是都松钦巴的得意门生克巴•旺格多吉的灵塔。
灵塔殿
穿过二世噶玛巴所栽的汉柳,就是大经堂所在的广场。广场左侧是二世噶玛巴的灵塔殿,也称无柱殿,灵塔里供奉有二世噶玛巴的佛牙,殿内壁画绘制了噶玛巴的生平。灵塔殿和三座白色的灵塔之间是噶玛寺的辩经场。
大经堂
位于广场的正北侧,为二层建筑。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像,是僧人学习的场所。
护法神殿
广场的右侧,有一藏式小院,院内有二层佛殿,是噶玛寺的护法神殿。神殿内珍藏有历代留存的唐卡、佛像,主要供奉噶玛噶举的护法神二臂玛哈嘎拉。
噶玛寺珍藏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有明成祖所赐的木雕盘龙牌位“皇帝万岁牌”,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大宝法王印”。此外,寺内还藏有大量的明、清时期中央皇帝所赐的瓷器和一百多尊鎏金铜像,以及藏文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
从护法神殿远眺北面的神山,可以看到一个修行洞,这是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曾经修行的地方。

(远处的一世噶玛巴修行洞)

(祈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