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佛音(304)------五台南山寺

标签:
佛学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随笔 |
神州佛音(304)------五台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台怀镇南面3公里的贡布山山腰,海拔1700多米。寺庙坐东朝西,由于山势所限,建筑按照院落分布,共有院落18处,亭台楼阁、殿堂房屋300余间,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寺院上下共有七层,由极乐寺、善德堂和佑国寺组成,规模甚大。其中下面的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的一层是善德堂,上面的三层为佑国寺。南山寺以彩塑、石雕、佛乐而名,浮雕多达1482幅,被誉为“五台山石雕艺术宝库”。
据寺内大清光绪玖年(1883年)所立石碑,正定府 (县 ) 信士举子李自蹊撰文并及拙笔书《南山寺碑文》记载:“南山寺建自梁代之间,唐、宋、元、明累代补葺重修。元时,大承天护圣寺住持、崇禄大夫、司徒、广公真慧国师重创建焉。明代,法亨祖师纠工重修,始言万圣,复曰佑国。良有以也。我朝乾隆盛世,奎老禅师复兴。其中道光十年,玄化和尚又加补葺。咸丰六年,圣福和尚与徒教心亦添功修。至于光绪三年,本兰教化和尚发大愿力,奋然一新,大阐宗风。考古万圣佑国,迄今曰南山极乐。何也?抑知佛生西方净土,其国曰极乐世界。兹则释迦牟尼佛,原迹古刹,琳宫梵宇,十方衲子登临皆清凉极乐。诸佛云集, 众祖来临,罗汉湛寂,圣僧圆常。南山有台,北台有莱,乐只君子,施舍资财,故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也。┈”
另据《清凉山志》载:“成宗元贞二年 (1296年),帝幸台山,睹灵现有感,敕建万圣佑国寺。”寺内光绪十一年智彻禅师所立《钦差敕建五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传戒碑记》记载:“今有赵州宁晋县庞庄村李韶之子在五台山南山寺依静玉福公和尚祝发,法名教化,号普济。在京都法源寺依静涵涛公和尚圆具。又于本蓝嗣法,入院募化,十方善信资财重修寺宇,先留子孙,后立十方,功德圆满。┈”可见,南山寺,创建于梁代,重建于元成宗二年,此后历朝不废修葺。光绪二年至九年,由普济和尚主持重修,民国年间由东北善人姜福忱继续修建,历经二十三年,将三个寺庙合为一体,称“大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统称南山寺。
极乐寺
极乐寺,可经108级台阶入山门而至,也可开车至东面永近门外,经五观堂而入。“永近门”,为姜福忱书,五观堂为斋堂。
照壁
座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壁身中央正面镶嵌汉白玉雕刻题字三块。壁身背后中央镶嵌砖雕题字“大方光明。”照壁顶部是砖磨斗拱,单檐五脊,青色通板瓦盖顶。照壁对面是砖砌拱形门,门额上前后均嵌一块砖制牌匾。正面为“化日光天”,背面为“万象维新。”跨入拱门,就是一百零八级石阶。
汉白玉石雕牌坊
汉白玉石牌楼建于民国年间,面阔三间,宽13米,高8米,厚1.6米,下设三个门洞,上方为三个楼檐,当心间高大凸起,次间偏低。每个楼檐又分三层,层层内收,中间楼檐由六块整石组成,两侧楼檐由四块整石组成,外形如木构。牌楼上椽、飞、瓦、脊俱全。
牌楼的正、背面,皆雕有题词与对联。当心间檐下题字“信天由命”,两面对联“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同上帝;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次间对联为“万圣今朝清真地,五岳光中自在天。”背面当心间檐下题字“不灵有神”,次间檐下题字“月色天空”、
“大理方明”,当心间对联“善真无德完成礼乐修大道;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次间对联“道德灵圆居仙境,心泼性祝乐天明”。当心间和次间还镌刻有横题。牌楼的完工时间为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钟楼
也作为门楼,面宽11.6米,进深9米,为两层楼阁式。上层为重檐歇山顶,四出廊,下层为石券门洞。门洞正面,额上嵌一块石制横匾,书“三摩地”,上嵌一石制竖匾,书“光玄天”。两侧石刻对联,“元明天清凉地安阳心正;万圣寺性空门极乐家乡。”券门饰以精美的汉白玉浮雕,“二龙戏珠”、“福禄寿三星”、“八洞神仙”等。
门楼背面,额上嵌一块石制横匾,书“善性同缘”,上嵌一石制竖匾,书“灵山地”。两侧石刻对联,“明仁德达地天高明()化悬空界;大法船回月宫慈大灵圆光中成。”券门饰以
“二龙戏珠”、“福禄寿三星”等精美的汉白玉浮雕。门洞背面两旁又砌有两个小券洞,内筑二十六级石阶,通往二层。
大门
穿过钟楼,向右拐,就是极乐寺大门。大门内额悬一木制竖匾,上刻
“敕建极乐寺”,
蓝底金字,巨龙走边。大门为单檐硬山顶,檐下左右对称各嵌有四块汉白玉浮雕,雕有花鸟、动物和人物等。大门对面是一座砖砌照壁,壁身中央有一块汉白玉制的竖匾,上刻“佛国善地”,照壁一侧为清光绪二十二年所立的功德碑两块。
一进院
一进院,为四合院形制,由千佛殿、药王殿、财神殿和白金星殿组成。正南为千佛殿,面阔五间,宽16.2米,进深6.8米,单檐硬山顶。前檐下嵌一块石匾,刻“为善修德”,为阎锡山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题。殿内供奉华严三圣,正中毗卢遮那佛,前有持莲观音,两侧为文殊和普贤菩萨,殿内还有释迦牟尼佛坐像千尊。
天王殿
经一进院西侧通道,直到天王殿。天王殿座南朝北,面阔三间宽12.3米,进深12.6米,单檐硬山顶,前后出廊。前廊门额悬挂木匾一块,上书“性空门”。殿内正面是悬塑,为弥勒佛龙华树下说法的场面,背后塑韦驮菩萨,两壁塑四大天王及哼哈二将,合称六天王。
天王殿前立有石狮一对,木旗杆一对,大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立的印公碑一通,碑文是元至元五年(1339年)所撰,内容记叙弘教大师的生平事迹,也称弘教大师碑。全称为故荣禄大夫、大司徒、大承天护圣寺住持,前五台大万圣佑国寺住持普门宗主广慧妙辨宗弘大师印公碑铭。由法洪撰文,法贤归题书丹,大万圣佑国寺住持智安等立。碑文中记有其时五台山的佛教盛况以及元代皇帝巡礼五台山的极盛事宜。殿两旁建掖门和钟、鼓二楼。殿前和殿后还立有大清光绪十一年传戒碑记、大清光绪十八年敕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碑记、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大清光绪三十三年等碑记多通。
大雄宝殿
是南山寺的主院,院中有一座舍利塔,砖石构建,高10.5米,为僧人曹魁祖的墓塔。大雄宝殿位于正东,建于元、明之际。面阔三间,20.2米,进深13.5米,单檐硬山顶。檐下悬木匾一块,上题“大雄宝殿”,柱上对联“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一尘不染非空非色见如来。”
殿内佛坛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佛前为石雕文殊骑狮像,左侧为石雕送子观音,右侧为木雕十八臂普贤菩萨。殿内悬挂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真如自在”四字牌匾,横1.
73米,高0.
82米,上款“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大殿两侧佛坛上供奉十八罗汉,造型生动,技法高超,为五台山第一名塑。两壁还彩绘壁画,左侧为佛传故事,即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传记,右侧为《西游记》故事,描绘了唐僧取经的全过程。
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圆寂于1912年,系直隶宁晋县
(今河北省宁晋县)
庞庄村人,父名李韶。清同治年间从戎,屡著战功,钦命蓝翎守备。同治十二年 ( 1873),回籍养亲,父母辞世,遂无志功名。光绪元年(1875)至五台山,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自进寺后,专心修持,昼理事务,夜不卧眠,少言语,如愚如痴,不看经典,问之皆明。光绪七年(
1881)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回寺发心重修殿院。十余年间,化及直鲁晋豫、东北京津,“补旧增新,广筑舍宇”,“制斋田五七租庄”,立下院一十八处,度子孙百十僧人,化善士千万余众,功德昭著,名声显赫。加之其曾为清朝官吏,因而同清廷过从甚密,于光绪十八年(1892)
清慈禧皇太后诏见普济时,御书“真如自在”。
西楼
西楼位于大雄宝殿的对面,面宽23.
8米,进深13米。下有窑洞五间,为客堂,内有三
孔小洞,中间洞内供横三世佛,即药师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上有殿堂五间,从南往北依次为普贤殿、地藏殿、千手观音殿、玉皇大帝殿、送子奶奶殿。廊端还供奉有敖颉菩萨。
千手观音殿,两侧梁架上塑善财童子和龙女,两壁及后墙塑有两层小佛像,上层塑佛32尊,下层塑佛80尊,意味“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南楼位于大雄宝殿的左边,下有窑洞五间,为僧舍。上有殿堂三间,分别为药师殿、毗卢殿和文殊殿,其中毗卢殿规模最大,彩塑和悬塑也颇为壮观。毗卢殿内,主供毗卢遮那佛,佛前有水晶观音一尊,左右塑大梵天王和帝释天尊。
殿内两侧布满悬塑,共分三层。上层塑十大明王,中层塑三十二乐园,下层塑二十四诸天。
善德堂
出极乐寺大雄宝殿一路往上,经80级台阶,就到了善德堂。善德堂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条形,长28米,宽7.8米,纵线排列三进院落,依次为罗汉堂、接引佛殿和光中天楼。
罗汉堂
面阔五间,15.4米,进深7.3米,单檐硬山顶,前出廊。前檐柱间的木制券口缕空雕刻
“二龙戏珠”,檐下横匾“罗汉堂”,两边对联“佛法演三千心愿精坚超苦海;尊名称五百形容古怪度慈航。”
殿内原无佛像,1997年改为五百罗汉殿。
接引佛殿
面阔五间,宽17米,进深6米。单檐硬山顶,前出廊。内塑阿弥陀佛立像,高约3米。殿前有衣钵法塔,塔高7米,为砖石结构。底座两层,石砌四角,边长3.9米,上为圆形覆钵塔身,塔前立有石碑,刻有“衣钵法塔”四字。碑文记载了普济禅师的功德,立于1913年。
光中天楼
面阔三间,上房下洞。上面五间,下面三间。门额镶嵌石刻横匾,上书“光中天”,为姜福忱题。两旁石刻对联“月象光悬清风露;白云飞升乐地天”。
佑国寺
位于南山寺最上部,经由不二门进入望峰台,不二门两侧山墙上刻有“以戒为师、即心是佛”。从望峰台到佑国寺三处院落,随处可见汉白玉浮雕,围墙上、平台边沿、石阶两侧、大殿之内、房屋上面,乃至石栏杆上,能表现的地方均有呈现,浮雕多达
1482幅,可谓是民国年间浮雕艺术作品的宝库。
望峰台
全部用汉白玉铺出,可以远望中、西,南、北四台,四周汉白玉栏杆和平台围墙布满浮雕,有八仙、福禄寿等人物、琴棋书画、桃李梅竹、喜鹊登梅、奔马逐日、龙飞走兽、仙鹤芙蓉、孔雀牡丹等316幅。
天王殿
座北朝南,殿内供一尊汉白玉石雕弥勒佛像,佛像两边设有立体沙盘模型。右边为五台山全貌,左边为台怀镇模型。南北两壁有复制的一幅五代敦煌壁画“五台山图”,图中记录了五台山当时的地形地貌和历史建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殿壁、山门及房屋上有民国石雕作品317幅,内容有三国故事、天女散花、苏武牧羊、青龙播雨、凤凰展翅、鹿登梅山、
摇扇文官、执鞭武将、桃树榴枝等。其中三国故事幅面较多,而“天女散花”则是著名的浮雕佳作。
大雄宝殿
为佑国寺主体建筑,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院内共计451幅浮雕作品,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唐僧西天取经传说及福禄寿三星等吉祥图案。
雷音殿
为第三重大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内供奉毗卢佛像,佛像左右两侧置慈禧太后赠给本寺住持普济和尚的半
幅銮架,共计13对26件。这
13对銮驾是九龙棒、龙头拐杖、肃静牌、青龙偃月刀、龙凤扇、杖、金瓜、朝天凳、佛手、卧瓜、开山月斧、方天画戟、神笔等。院内浮雕共计345幅,内容有三国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如“三顾茅庐”、“火烧战船”、“嫦娥奔月”、“高山流水”、“吹箫引凤”、“孟母择邻”等。
此外,南山寺的佛乐也非常有名。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主要乐器是笙、管、笛,配以木鼓、铙、钹、磬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而目前能见到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地方有殊像寺、南山寺和菩萨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