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佛音(224)----山南昌珠寺

标签:
佛学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旅游随笔 |
神州佛音(224)----山南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泽当镇以南2公里。据说,昌珠寺的来历和大昭寺的建造传说有关。文成公主进藏后夜观天象、日查地形,发现吐蕃全域的地形极像一位仰卧的罗刹女,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需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四肢建庙以镇之,大昭寺建在罗刹女的心脏上,而昌珠寺便建在了罗刹女的左臂上。由吐蕃王松赞干布主持建造于公元七世纪,是西藏第一座佛殿。
昌珠,藏语意为“鹏与龙”。据说,在建设昌珠寺的时候,有一条恶龙难以降伏,最后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寺庙才得以兴建,而昌珠寺也因此得名。历史上,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等都曾在昌珠寺周围修行,其修行地遗址尚存,而文成公主也曾在该寺驻足。昌珠寺又名“昌珠卓玛拉康”,意为“昌珠度母殿”,历史上共有21个神殿,代表21度母。
昌珠寺最初的规模很小,只有六门六柱和祖拉康,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殿。祖拉康最早名为“乃定拉康”,为两层建筑,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3米,内有六柱。这幢早期建筑建成时是用“贝玛”草堆砌起来的,现在的石木结构则是后期修缮的格局。一层殿内主供松赞干布,二层主供莲花生大师。据《昌珠寺寺史》记载:乃东贡玛司徒•绎曲坚赞(1302年-1364年)曾对该寺大加修建,奠定了日后昌珠寺的格局。绎曲坚赞,意为“菩提幢”,西藏帕竹地方政权的第一代法王,被称为班札法王,为莲师之化身。此后,五世达赖时期曾对该寺作过较多修缮和增建,加盖了大殿金顶、错钦大殿门的门楼,除其底部留有少量原来建筑外,余皆五世达赖时期改建和增建。该寺前庭院南侧的桑阿颇章也系其时的建筑。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期也曾修缮此寺,修缮和扩建后的昌珠寺,规模比以前扩大了百倍,东西长81米、南北宽57.6米,面积达到4667平方米,拥有21个拉康和漫长的转经回廊,屋顶饰以富丽堂皇、熠熠生辉的金顶,更显得非同凡响。十年浩劫中,昌珠寺除被用作粮物仓库和僧人居住的少数建筑得以幸存外,错钦大殿和绝大多数的拉康、转经廊等建筑皆被毁坏,2008年以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修缮,才成今日之格局。
昌珠寺由大殿、转经围廊、廊院三部分组成,措钦大殿是中心,而祖拉康则是镇寺之宝供奉地。寺院大门一侧布局有两个转经筒,一个在广场一侧巨大的金黄色转经筒,一个在大门一侧的内室中,室内墙壁上还有少量遗存的壁画。进入大门,寺庙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一小庭院,后部是以措钦大殿为中心的拉康大院。
小庭院
小庭院长23.6米,宽16米,周围一圈回廊,廊顶设置一层僧房。庭院北侧的桑阿颇章,约建于十七世纪以后,是为僧众朝见来此礼佛的达赖喇嘛而建。1938年将其底层正中改建为三进三间的密宗拉康。
大院
大院前有高大的门廊,门廊两端与围绕在整个大殿外面的转经回廊相接,合成一周,是寺庙的外围转经回廊。门外两侧塑护法神像二尊,门内两边又塑四大天王,分立左右。大院内,前部中央为天井院落,其后接措钦大殿。围绕天井院落和错钦大殿一周,则是内转经回廊。沿着中转回廊四周,内向分布着十二个内容各异的拉康,形成了井然有序的逆时针朝佛线路。
中转回廊均以单拱柱或十字拱柱承檐,回廊南北西三面墙壁上均有壁画,南北壁绘佛传故事,西壁绘五世达赖、固始汗、第巴桑结三像。
措钦大殿
措钦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45米,南北宽29米,其四周并不用石墙封闭,而是梁柱成间,经堂内有立柱64根,沿经堂布局有中间回廊,回廊四周有12拉康。措钦大殿的风格与早期建筑风格迥异,应是后增建部分,经堂内供奉三世佛。
通追拉康和阿巴拉康
进入拉康大院,沿逆时针方向,中间回廊四周共布局有十二拉康,首为通追拉康和阿巴拉康,系五世达赖时期所建。通追拉康主供宗喀巴师徒三尊;阿巴拉康主供五世达赖塑像。
若丹拉康
主供十一面观音,左右列塑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四壁满绘各种形式的佛塔。靠近若丹拉康和其对称位置德谢拉康的中间回廊拐角地方,原来还各建有窣堵坡式石塔一座,现在已经重新修复。
达金拉康
主供无量光佛,左右列塑金刚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曲结拉康(法王殿)
供奉本尊为松赞干布,左为尺尊公主,右为文成公主,靠左侧为大臣禄东赞立像和骑狮文殊像,右侧为藏文创造者吞米·桑布扎立像和白度母立像。
祖拉康(度母殿)
祖拉康位于措钦大殿后部中央,祖拉康地位最为重要。其左右各一配殿,左为曲结拉康,右为脱切拉康,均开门向西,三个拉康连为一组,周围又筑回廊一周。祖拉康主供毗卢佛,两侧有八大菩萨坐像,祖拉康大殿门内一侧,有一尊珍贵的能言度母像,也称满愿度母像。这尊度母像的心间藏有白宝石,对之祈祷,有求必应。此度母像先后多次开金口,故人称“开口度母”。据《后藏鄂日寺曲君森格堪布传》中记载:昌珠寺中供奉的开圣口度母佛像是由大译师毗卢遮那亲手塑制的。
祖拉康和错钦大殿之间亦有廊房相接。门外廊壁有绿度母壁画,廊间木雕的护法神座上立有高大的马头明王像,一侧还放置有黄金坛城。
脱切拉康(大悲殿)
主供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两旁各塑胁侍一尊,为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殿西南角有一立桩型的土灶,上面还放置一盆型陶器,为文成公主当年所用之物。
次巴拉康
德谢拉康(药师殿)
主供药师佛,其中间和左右两壁共塑佛像九尊,包括金色如来、无忧名如来、法赞如来、先知如来等。
弥勒殿
分前后两室。前室主供四臂观音菩萨像,后室主供弥勒佛,一侧供奉有燃灯佛像。
鸥金拉康
为一世热振活佛所建,分前后两室。前室靠右壁中部塑无量寿佛,其右侧则塑护法神像一尊。后室三进三间,殿中内供莲花生大师像、空行母益西措杰和明妃曼达热瓦。龛后靠壁设一神龛,上塑莲花生像,后室前壁左右各塑一护法神像。
喜珠节拉康(现见解脱殿)
拉康二进三间,中供千手千眼观音塑像。
寺东南一隅还有莲花生佛殿一座,位于外围转经道上,为三进三间,主供莲花生大师像。
二层
大殿二层围绕着天井与天棚四周的是面积较大的平台,平台南部有拉康两座,偏西侧是护法神殿,偏东侧为噶鸠拉康,都主供护法神像。
平台东部正中有一高大的金色殿顶,是达赖的行宫,沿一侧楼梯向上,有两间较小的房屋,名“结月康”,这里是昌珠寺镇寺之宝所在地。外屋墙上挂有文成公主亲自刺绣的佛祖像和珍珠唐卡。珍珠唐卡用珍珠串起成线条绘出“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镶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
内室则供有一尊珍贵的极具加持的莲师八岁等身佛像。当年莲师圆满了在雪域的弘法事业,前往邬金刹土前,为利益后世的众生,亲自开光加持,并授记道:未来众生见到这尊佛像时将与亲见我无别,这就是“如我一般”莲师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