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里看老宅
在上海,浦东是个新区,众所周知见证着上海改革开放的历程,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却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可追溯的历史却是上海最早的,仅浦东的高桥就有800年历史,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古宅就不在少数。
到了陆家嘴,你能看到中心绿地一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陆家嘴开发陈列室”,这就是建于1929年的江南大宅----“陈桂春住宅”,一座四进三院,中西建筑相结合的中式四合院,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作为浦东开发的历史见证,传承着历史与现代文明的龙脉。






在浦东高行镇解放村,这里是浦东的牡丹园,4月的牡丹园,正是牡丹绽放,一吐其雍容华贵风采的季节,然而在静静的牡丹园侧,却留着两栋见证上海近百年历史的百年老宅,喻氏老宅和杨氏老宅。但是,两座老宅的命运却并不相同,正如现在的牡丹园,随着该地区的规划,也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喻氏民宅,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在2002年1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来不是建在这里,而是坐落在陆家嘴东昌路附近,离黄浦江很近。沿江旧区改造时,有关方面对它采取了“异地搬迁重建”的方式。幸运的是,由于担任施工任务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对历史的敬业精神,这栋建筑的修复还是比较成功的。



紧临喻氏老宅的就是杨氏民宅,是从旁边近百米处整体搬迁过来的,当时为了让位于轨道交通六号线。可惜的是,当时从服务于浦东建设大局出发的杨老先生两口,至今还住在杨氏民宅后面自己搭建的小窝棚里,为了老宅的重建结果还在和有关部分“打官司”,拒绝住进老宅,进行着已经历时两年多的上访,目前还在等待结果。
杨氏老宅搬迁后,按照杨老先生的话,其重建问题太多,现在的面貌和图纸有许多差距,甚至连门上的锁都被施工人员当时“处理掉”,消失了,这些可是当时从德国买进的,也有90年的历史了。
杨氏老宅,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杨老先生的祖父杨洪生(当时是皮革商人)所造,耗时3年,据说耗银3万两,是一座一正两厢的传统庭院住宅,加上一些西洋风格,整体属于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局部为钢筋水泥结构),其外墙以大块的青砖垒砌。在木雕工艺和“八角亭”的门厅建筑特色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杨宅正门开始,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布着门厅、天井、客堂、孝堂等,两侧则为对称的厢房和厅房等。室内厅堂前均有檐廊,相连成过道,这样,就是下雨也可以不用打伞穿行宅内。




杨氏民宅的门厅颇具特色,人称“八角亭”,这在华东地区都非常少见,据说是当年宗族操办红白喜事和说唱戏文的地方。它也是浦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惟一保存完好的全木结构门厅,其装饰以精致的木雕为主,所刻花纹饰件有象、龙、凤、富贵牡丹以及人物故事等,栩栩如生,有很高的工艺价值。不过不少木雕还是留下了文革期间被破坏的痕迹。
杨氏老宅目前不对外开放,我查了一些资料,还好有过几个朋友的墨宝,加上我的照片,希望能给大家一个老上海民居的原貌。
“其屋顶结构。杨宅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民宅中,属于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清小式建筑范畴内,是属较有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特别是微微向上反曲的屋顶、檐口、转角处的起翘,以及屋面举折形成柔美的屋顶曲线,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矫正”,而且也突出地展示出一种稳定、舒展、飘逸的形象,使建筑物上部庞大的屋顶,给人以轻巧活泼的印象。尤其是组群建筑的屋顶形式及其艺术处理,往往变化多样呈现出飞动之势,给人以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杨氏民宅中为天井,内有八角亭。亭内扁作大梁上雕“莲蓬送子”,反面雕刻各种花草。轩梁均雕花草,轩川雕“暗八仙”。沿口圆型,倒挂花篮垂柱。榉桁下是镂空花板。
该宅正厅,木饰构件雕刻精细。有山雾云、骆驼川和雕花草,后步枋和上廊枋刻人物典故,有“苏武牧羊”、“郭子仪做寿”及“群英会”。长窗门裙板上刻岳母刺字、岳飞抗金典故、“八锤大闹朱仙镇”,等等。
东西两厢分别为三间,外连走廊。正间各四扇长窗,两边为短窗,棂间上镌有蝙蝠、双鱼、宝瓶、桃子、石榴、花草等。下夹堂有“西厢记”,东西两厢落地长窗棂间上镌刻牛与马,神态各异。
该宅屋面小青瓦,雌毛筑脊,马头墙,错落有致,端部上涂佛教色彩,还有八仙和隋唐演义秦琼等的塑像。”
在闺房门口的彩色玻璃,也有近90年的历史,尤其在阳光下,透射出各种颜色,更显得静谧和谐。
在院落的后墙间,搭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式阳台,两边有狭窄的水泥楼梯通向楼上,把西式建筑巧妙的结合在中式庭院的后墙,丝毫不影响整体的中式建筑风格。
西厢记的木雕组(部分)




岳母刺字、“八锤大闹朱仙镇”木雕组(部分)




梅兰竹菊与文房四宝等木雕组(部分)





门窗上的木雕组(聚宝盆、年年有余等,部分)



上廊和墚上的木雕组(部分)



浦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惟一保存完好的全木结构门厅

已经有90年历史的彩色玻璃门窗


马头墙顶部的八仙和隋唐演义秦琼等的塑像(部分)



该宅曾被电视剧《梅龙镇》、《烟雨风尘》、《情深深雨蒙蒙》等多个剧组作为外景拍摄基地。
在告别杨老先生的时候,我不由的对他们作为子孙保存祖上遗产的精神由衷敬佩,也希望他们的事情在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早日得到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