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漫谈】歌曲《听闻远方有你》火遍全球的深层因素分析

(2022-03-22 09:20:12)
标签:

文化漫谈

       近期,歌曲《听闻远方有你》再次以DJ版火爆的演唱形式火爆大江南北,甚至波及海外,如果没有记错,这是歌曲问世以来第三次的流行期,也是最为强悍的一次流行期,前两次流行均是以歌曲创作者甘肃定西籍音乐人刘钧以及她的九岁女儿刘艺雯的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次却大为不同,已远远超出了原创作者本人的想象,不再局限于创作者个人情感、个人认知的层面,已经上升为群体认知、大众认知的一个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层面。莎士比亚说过,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歌曲《听闻远方有你》中“你”的形象在不同的听众心里早已有了不同的认知,很可能已经衍变成为一位至真至纯的美神的形象,或女或男,她(他)的美绝无仅有,她(他)的爱感天动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拓展,才有了前赴后继、波涛翻涌般的追随、跟进,向善向美是最基本的心理驱动力。可以这样对大众认知的“你”的形象做以分析归纳和简洁提炼:一.稀缺性。歌词中唱到:“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不难看出,“你”在生活的周围很难找到,“你”走过的风景都深深地带着“你”鲜活的印记,而且,“你”是那么地令人神往,绝美风景一般诱人不惜跋涉千里去追寻,“你”身上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魔力,而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浅层次的形象美、气质美,肯定是涵盖了品德内涵甚至哲学内涵的一种美,一种能为大众所认同却又轻易不可觅得的美。为什么说轻易不可觅得呢?歌曲中也唱到:“可不可以爱你,我从来不曾歇息,像风走了万里,不问归期”。二.典型的传统完美爱情形象。渴望天长地久、白头偕老。歌曲中唱到:“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想与你到白头。”三.温柔体贴至上。歌曲中唱到:“我还是那么喜欢你,只为你的温柔”,歌曲的结尾已经明确地将“你”的美简单概括为“温柔”。从对“你”的形象分析概括,不难得出结论:歌曲《听闻远方有你》的反复流行,反映出的是大众向善向美的基本心理趋向。
       换个角度去分析,歌曲《听闻远方有你》的反复流行,折射出现实生活当中好多人情感生活的不如意,简单地说,是不能被温柔以待,或者是不能被最大限度地尊重,甚至是经常被伤害、被侵犯。我看到好多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是带着眼泪的,很可能是因为这首歌曲唱出了他们心底久久积压的苦楚。来到人世间,别无所求,仅仅渴望被尊重、被温柔以待,为什么就这么的难呢?(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