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是怎么诞生的?

标签:
杂谈 |
这是我新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的前言,欢迎大家评论,提意见,以便修改,谢谢
我与心理学的缘分始于1990年,那时,虽然高考成绩达到市里前几名,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但是由于追求完美,过于执着,不知顺其自然,让我收获了“肌肉紧张性头痛”。这种头痛与我的情绪、行为等心理相关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对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不过,坏事变好事,我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心理学,以期解决这些心理相关的问题。那时看了不少心理学的书,但是却总觉得没有效果,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话:直接决定你情绪和行为的并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这让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找到了改变自己的方法:想改变我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改变我对事情的认知。从此之后,豁然开朗,找到了心理成长的钥匙。(几年后我才知道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原理。)
运用认知疗法,我逐渐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改进自己的行为,性格逐渐完善,也解决了不少心理问题,头痛问题也随之逐渐好转,心理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这是一个长达十多年潜心坚持的过程。我去阅读心理学名著,直接向大师们学习。但是心理学界对于普通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成长研究极少,没有现成的具体方法,所以只能靠自己实践、思考、反省,每天思考的时间经常长达三四个小时以上…….我也大量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顺其自然,禅宗的去执着等,这些对于心理成长都是很有益处的。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幸好我没有论文或课题的压力,没有名利的束缚,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做研究,所有的研究直指实用有效,也经过了我自身实践的反复检验,十几年坚持在同一方向努力,收获的是厚实的心理成长体验,逐渐地我想在心理学领域有所建树,所以,开始做一些心理咨询,并获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与来访者的咨询中,我发现从自身成长中提炼出来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他人也是适合的。
逐渐地,很多父母找我做咨询,其中长期咨询已经积累了几百个有效案例。丰富的实践,让我能够充分发展、检验我的理念和方法。很多父母只是看我的博文,应用我的理念方法,自己和孩子就都得到了成长,她们感觉受益匪浅,所以又把亲身体会反馈给我;我在QQ空间说说中常常发一些事例和理念方法,每天访问量达到三四万次,不少读者热烈参与讨论,让我的观点更完善,也提供了大量可以验证我理念方法的生动的事例。我无私地把我的观点奉献给读者,换来了读者无私地把生动的事例提供给我,这是爱的循环吧。
这些生动的案例、体会、事例很多已经收入本书,所以,这是一本只有网络时代才能出现的书,在出版之前,我的理念、方法、观点已经接受了成千上万读者的反复实践检验。
简单来说,我的理念是:有一个好的、不逆反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管教有效的前提。父母学会用认知疗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去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顺应孩子的心理去养育,这样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之后,孩子自然合作,我们再去适时适当帮助孩子,顺其自然、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
育儿不是简单的事情,它考量的是父母的心理、智慧。很多人也许在职场上成功,但是在家里动辄发火、打骂孩子,心态不平和;育儿方法简单、粗暴、生硬、不灵活,缺乏智慧;所以,看起是为了教育孩子,实则首先需要提升的是自己。这就是一场自我修行,如果掌握了合理的理念和方法,再“吾日三省其身”,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幸福还会远吗?。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太多的人坚持不下来。”送给我,也送给大家。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