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能否坚决执行计划和约定?

标签:
杂谈 |
我不知道植竣妈妈有没有亲自给“陷入青春期逆反泥潭家庭”做过长期跟踪的咨询,从我做过的几十例青春期逆反长期咨询(一个月以上)来看,如果亲子关系没有好转很多的话,就开始坚定地执行计划可能会把事情搞糟;如果亲子关系较好了,植竣妈妈的方法可能还会有效果。
在这样的前提下,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去行使家长的话语权和管理权,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不小,这样又会去破坏亲子关系,从而前功尽弃,又回到了原点。
其实植竣妈妈给孩子讲的道理,很多家长可能会讲得更生动,但是在逆反的状态下,可以说对大部分孩子几乎毫无用处,还会让孩子更反感。
另外,什么是无道理的要求呢?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呢?什么是对孩子成长有副作用的要求呢?家长的判断是唯一正确的吗?比如,孩子想玩手机,玩游戏,家长认为不合理,坚决说不,但是孩子觉得有合理之处,那么势必发生冲突。
那么怎么办?
当孩子还处于逆反之中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坚持原则,而是先更多地顺着孩子来,先去理顺关系,去学会沟通。(参考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秘诀)等关系好转了,孩子合作了,再逐步和孩子商量,有所约定,逐步去提高要求,逐渐严格。但即使关系很好了,建议和孩子的约定也要灵活、变通、有弹性,不能太过坚定。
如果孩子非常逆反,可能还真要完全顺着孩子来,电脑、手机想玩多长时间就只能玩多长时间,此时想限制他的话,恐怕是徒劳的。但是,不管是为了能去管,只有先适当“放纵”孩子,孩子的怨气发泄掉了,才能逐渐缓和关系,孩子才能好商量,才能开始管他。有几个初中孩子不上学了,整天在家里玩电脑,父母开始苦口婆心地劝,但是油盐不进。后来,我建议父母只能完全顺着孩子,想玩一天也可以,并在其他方面改变自己,从而改善关系,慢慢地孩子也感到了父母的改变,心中的坚冰也逐渐融化了,就能够沟通,逐渐合作了,过了几个月孩子又重新上学去了。
参考博文“不管”是为了“管” ,用慢慢等待融化逆反期孩子心中的坚…
如果说一以贯之的话,就是要从小注重亲子关系,既对孩子有要求,有规则,又要学会灵活有弹性,孩子合作,这样的中庸之道,会平稳度过各个阶段的。
即使孩子还小,我也不提倡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弹性,计划的实施要灵活和变通。不过我和植竣妈妈两种不同的理念在孩子小学期间还都能行得通。
我儿子现在初二,有时晚上要求打电脑,我们不同意,他也不闹,第二天就不去上学。如果让步的话,让他打,就去上学。
后来请教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按照他的建议,我们制定了家庭公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义务。对儿子,特别提出打电脑的规则,平时不能打,礼拜天可以打多长时间,如果超时第二天的就要取消。并且要求严格按照规则执行。制定规则以后,儿子本来是答应的,但是到了约定时间就是不肯下来,经过一遍遍的催促,才勉强下来。那么按照规则执行,第二天不许打,就又闹,甚至动手打她妈妈,自然也就不会去上学了。
根据咨询师的建议,我们明确,只有先去上学,才能打电脑,只有你做好了自己份内的事,才有权利享受打电脑的权利,所以,就一直不许打,一直僵持着,每天我们回家就和他老妈闹,始终要求要打电脑。如果说要先上学再打电脑,他就说不让打电脑就不去上学。为此,发生了很多冲突。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