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学习”还是改善方法?

(2013-11-26 07:41:35)
标签:

杂谈

    今天,看了一位教育专家的关于“放下学习”的博文,部分赞同;有些看着莫名其妙,感觉有些像心灵鸡汤,满篇都是谈爱,但是具体如何去爱却不知道,总之看了半天没看懂。索性自己写一篇,供大家参考。

一、我很重视孩子的学习

     为什么重视,学习是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期间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中如果学习不好,被老师批评,不被同学认可,学得吃力,没兴趣,那是难以真正快乐的。还是学得相对好一些,更容易快乐、幸福。

     重视过程,我也重视结果。我也希望孩子考上相对好的高中,相对好的大学。

     所以,我也会关注孩子的学习,也会花不少时间帮助孩子。

     这些和大家其实是一样的。

二、过程顺其自然地去努力

      虽然我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我并不是要求她马上学习好,小学有六年呢,可以慢慢来。对于当下的成绩我并不纠结,对于现在她学得如何也不执着,尽量接纳她学习的现状,然后想办法逐渐去改进。参考:小学的习——慢就是快

      不要求成绩,但是不等于没要求。我最重视的是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我考虑的第一要素是兴趣,时刻想的是如何培养兴趣而不去打击兴趣。当然,为了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我也会在重要的考试前适当帮助孩子复习,如果成绩好了,对于成绩和信心都有帮助。但是,考得不好,我会去安慰她而不是批评她。参考小学的学习,什么是重要的进步和成就感是兴趣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习惯的培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有的家长宁可牺牲兴趣也要把习惯放在第一位,这就本末倒置了。

      当然,学习是要讲究基础的。即使有兴趣,基础差了,到了中学也吃力。所以,小学的时间我也会尽量利用好,为初中打好基础。参考小学哪些储备对初中重要的?所以,我女儿课外学习的东西不算少,但是因为我注重培养她的兴趣,所以,她学得比较快乐,不觉得累,有时就像玩一样。

         对于辅导班,我觉得可以上,因为利用得好,对于成绩是有提高的。只是关键如何能让孩子快乐地上辅导班。参考博文:孩子要不要上课外辅导班?

           如果家长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开始最好去帮助孩子,我提倡先加辅助,逐渐放手现在的学习难度较大,完全由孩子自己来,如果孩子基础和悟性一般,可能会学的吃力。为什么有时管还不如不管,那是因为父母辅导孩子时常常发火,惩罚孩子,实实在在地败坏了孩子兴趣,造成厌学。

          学习要想成绩好,需要持续有效的努力,所以最终是需要严格要求的。但是我会慢慢提高要求,在每一个当下都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也是灵活有弹性的,逐步把要求变成习惯,也注重保护孩子的兴趣,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要求提高了,但是孩子并不反感,乐于接受。参考:严格要像温水煮青蛙

           其实大家的很多做法方向是对的,只是执行时方法出了问题,成败取决于细节。

三、对结果顺其自然

     我期望孩子能考上相对好的高中和大学,但是我知道人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所以,我会努力去做,对于结果顺其自然。对于结果过于执着,父母容易着急,孩子也容易压力过大,反而会走弯路。

      因为现在教育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只要能考上高中,基本就有大学上。即使职业高中,也可以读大专。上个好些的大学固然有帮助,但是不能给孩子保证什么;结果不理想后果也没那么严重,最终还是个人能力、素质起很大作用。所以,既重视学习,又不忘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绝对不是空话)参考 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漆黑一片

 

放下“学习”还是改善方法? 

      拿出微信扫一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平台,收看精选家庭教育博文放下“学习”还是改善方法?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