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孩子的特点,是家庭教育理念的根基所在。
一、孩子积极的一面
前段时间我发表了一篇博文:《家庭教育的两块基石》,谈到了我对孩子的两个信念:1、孩子都是想好的。2、孩子都希望和父母好。
我也有一篇博文: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
,提到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观点:“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用我的话简单来讲,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自由,多让他做决定。孩子都有向善、自立自主、自我成长的潜能。
这是孩子积极的一面。
二、孩子的另外一面
不过,并不是给孩子爱和自由,孩子就一定能茁壮健康成长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暑假在看电视方面给孩子完全的自由,他可能会看个没完没了,而不是花力气去学习。
所以,孩子还有另外一面。
孩子天性喜欢轻松愉快或者有兴趣的事情(有兴趣了孩子可以吃苦)。其实成人也是如此,只不过成人有压力或者动力驱动,意志力也强一些,所以会坚持做一些吃力、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孩子如果没有兴趣,就会不太愿意做吃力无味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比如学习、弹钢琴,可能需要适度的压力或者推动,也需要家长的坚持,(当然长远之道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如果只是爱和自由,让孩子自主决定,或等孩子自己萌发兴趣、萌发动力,结果如何可能就要看运气了。
另外,孩子的自制力还不行,有些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的事情,比如手机电脑电视、洋快餐等,孩子自己可能还难以节制,需要家长的帮助。
孩子有些事情也挺明白的,但是毕竟阅历和经验较少,自然难免有目光短浅或偏颇、错误的时候。(当然,成人也要谦虚,因为我们也常犯错误)。总体说来,成人的经验、见解大多数情况是胜过孩子的。有父母的建议,孩子可能会更好地成长。
孩子的能力有时还不足,遇到了问题有时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需要家长的辅助。
这些是孩子弱小或需要成长的一面。
其实孩子的这一面并不新鲜,是家长们自然的想法。只不过有些家长把这一面看得太重,管得太多太严,所以出了不少问题。
现在有些人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夸大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认为给孩子自由,不需要教育孩子就能成长得好。也许在夏山学校还有可能,但是在中国学校——这种不合乎自然的体系中学习,可能就难了。
其中的道理也是自然的,教育就像果农培育果树,既要依靠果树自身的力量,也需要农夫适时浇水施费、剪枝打药。
教育的中庸之道!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