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老师几年前有一篇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方法是: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
如果说变得好一些,这个我觉得大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变成优秀生,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王金战老师为什么会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我相信应该是真实的)?我分析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学生本来就是有悟性、会学习的(人大附中的学生,本来大都是在学习上悟性不错的),所以,在激励之下变得优秀是可能的。
但是对于学习方面悟性一般的孩子而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基础差,悟性又一般,学习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尤其现在的中学学习内容多、难度和强度都不小的前提下,只是努力,不掌握方法,效果欠佳。
好在王金战老师后来又对他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
&n…,他就没有再提优秀生的事情了:差生是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变好了。
变好一些,有进步,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家长懂方法,或者孩子悟性好,还要好办些。我觉得,需要努力、基础、家长方法、悟性具备两个以上条件才可以。
即使具备两个条件,比如孩子努力,家长方法也不错,孩子基础和悟性较差,(悟性与基础是相关联的,基础差,即使智商不差的孩子,学习起来也自然是费劲的)那么家长即使有信心,可能结果也不会理想。
所以,只是有信心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
因为这些年微博上充斥着一些听起来很过瘾的言论。但是也只是过过嘴瘾吧,对于一般人,还是要老老实实打好基础,慢慢培养悟性,讲究方法,努力去积累,才可能有较好的结果。
一位妈妈的孩子很优秀,她给我留言:
非常赞同“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是有信心是没有用的”,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简单说说我女儿小升初的过渡经历:上初一的科目及其难度骤然增加,开始我还按小学的理念和方法,不具体指导她功课,只是鼓励和强调她要有信心。可女儿的作业和小测试都不如意,尤其是数学,她开始焦虑。我跟数学老师沟通了解情况,老师说是进度快,难度大,大家都觉得难,希望家长能利用国庆节期间帮孩子补一补。那个国庆假期最后两天,爸爸和女儿就闭门学习,假期后单元测试,女儿考了班级前三名(忘了是第几),女儿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树立了。后来,在各种正面因素作用下,孩子一直保持良好学习状态,而爸爸这个“拐棍”在用了大半后基本被“抛弃”了。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心的基础是成绩而不是空中楼阁,家长不能光说道理,而要提供切实的帮助:或者自己辅导,或者请家教辅导,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后就可以慢慢放手。 |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