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的最大障碍:过于执着

(2013-10-14 08:43:48)
标签:

杂谈

     执著(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很多妈妈问我:为什么我对老公、朋友、同事脾气都很好,怎么到了孩子这里,脾气却总是无法控制?说起来都是小事,但心里的火直冒,怎么忍都忍不住?

       说起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不可能几句话说清楚。但是,最普遍、最深刻的一个根源就是对孩子过于执着,自然放大了一些事情的影响,想淡定也难啊。对其他人则没有那么执着,一些事情不是那么在意,看得淡,所以,脾气自然不大了。

      禅宗让人的心灵宁静,核心就是去执着。

      在家庭教育中,适度的执着是需要的。缺乏执着可能也不好,不过现在家长的问题在于过度的执着。

一、一定

     很多家长的执着首先体现在核心思维上,一定要“习惯好",“一定”要让孩子学习好,一定要优秀,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一定........

      这个“一定”就是过于执着,是会让人很纠结的。世事难料,个人能力有限(举个例子,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人定胜天啊),怎么能保证“一定”呢?

      从大的目标来讲,一定要实现一个高远的目标,就容易急躁冒进。一位高中生妈妈毕业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一直以来,把没有考取名校当做人生的憾事,而且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考上名校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从有孩子起,心中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把孩子培养成功当做她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大的幸福。因为这个核心思维,太执着了,所以一直着急,对孩子要求高、严,在育儿方面走了不少弯路。

        一位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处于下游,妈妈的目标是一定要考上好大学,所以,看到孩子这样很焦虑,几近崩溃,对孩子控制不了情绪,严厉之下孩子学习没有好转,还有了抽动的症状。

      因为一定要孩子优秀,所以,核心思维会渗透到很多具体的方面。比如要养成好的习惯,刷牙、睡觉、礼貌、吃饭、自理、自立,都要做好。一旦做不好,就会放大结果,就会想到是不是孩子不优秀了?就难以淡定。

     在很多细节上也会执着,太过精细了。比如不再重蹈父亲严厉的覆辙 这篇博文里,妈妈为了吃菠萝还是喝牛奶的问题而纠结很久。

      所以,在这里推荐我的核心思维: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这是破除这一类执着的良药。

    把握好执着和顺其自然的度,适当的执着是好的,只是要顺其自然去努力,少勉强为之,也对结果顺其自然。

二、放大

     很多情况下,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没有那么长远的影响。但是很多父母把什么事情都放大到影响一生的角度。如一位妈妈问我:如果我这次对儿子妥协,他是否一生都要等别人妥协?这样一来,如果觉得什么事情都意义重大,那么自然会陷入过度执着的障碍,就难以淡定了。有的看到孩子三四岁习惯性格不好,就很着急,认为三岁看老,这还了得?不执着才怪呢!

      所以,很多父母看了我的博文之后,受到我的影响,看到我认为“这没什么,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没什么”,逐渐地也就不那么执着了,心情也平静淡定了许多。

三、追求完美

      有些父母过于追求完美和效率。

    比如,当天的计划一定要完成,做得不如意、没有效率就很不高兴着急,甚至因此去吵孩子。其实孩子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来,这期间可能一直不理想、不如意的,是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是,事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等明天再提高。

      比如,四年级开学之初,放学后女儿不在托管班而是直接回家写作业了,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些计划,让她自己完成。结果完成得不理想,最后有些计划没有完成。我觉得这也很正常,一段时间内即使有些没完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的发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所以,心情很平和,好好和孩子分析总结了这些情况,因为我的态度好,所以她很能听进去,所以逐渐地有进步。

      教育不必只争朝夕,可以慢慢来。

四、去些执着,学会放下

     我博客的主题之一就是:去些执着,学会放下。

    

   不执著于规矩,不必坚决执行,可以有弹性和灵活性;

   不执著于一定要孩子接受我们的观点,可以让他去体验结果;

   不着急去改变孩子,先处理好关系再慢慢寻求改变;

    不执著于所谓的“正确”,不去较真儿;

   不执著于让孩子有多优秀,不执著于按照自己的来;

   放下对刷牙、吃饭、睡觉、自理、独立性、礼貌、举手、表演的执着;

   放下一定要优秀、成绩一定要好、独立完成、一定要认真,......

   放下对于道德的过高的要求;

   接纳目前的不完美,不执著于每个环节都是优秀的

    不执著于自己的计划,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和情况来变通和调整

   ......

    不执着了,心安静了,静能生慧,家庭教育会平添些智慧。家庭教育的最大障碍:过于执着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