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学会骑两轮的自行车有一两年了,不过因为骑得很少,所以在宽阔的场地里技术只能算勉强可以。在条件不好的道路上就胆子不大,有些怯怯的了。
我们小区离青岛大学很近,那里有一片空旷的滑冰场,骑自行车很合适。暑假时间充足,晚上凉爽宜人,正好可以带女儿和她的好朋友们去那里痛痛快快地骑自行车玩。青岛没有自行车道,骑车去青岛大学需要走一条上上下下、人来人往的人行道,到了晚上人更多了。女儿的朋友小周早已骑得不错,所以在这条路上穿梭不成什么问题,而女儿技术尚不过关,所以开始时还是怯怯的,常让我扶她一下,或跟着,她才放心。
我也没有责怪她勇气不足,也没有让她迎难而上,因为我知道胆怯这个事情算是一个小小的心理障碍,不是说想克服就能马上克服的。我大学时有一次和同学一起跳过不算宽的沟渠,身体素质不如我的同学轻松跳过,我却莫名害怕,怎么也不敢跳,同学们都很奇怪,平常胆子不小、意志坚强的我怎么这样?我练习纵箱跳马也是这样,开始怎么也不敢跳,后来利用系统脱敏法,先从简单的跳山羊开始,逐渐加大难度,从而克服了胆怯,最后居然在国防科大跳马比赛中荣获冠军。参考如何克服一种莫名的害怕:依靠心理…
而且我也知道她目前技术不熟练,能力还不足,在这条有难度的道路上信心不足——她的胆怯是有这个原因的。所以,在这条路上,当她要求我帮她一把时,大多时候我答应,感觉问题不大时也放手让她自己去骑。
到青岛大学痛痛快快骑了两个晚上,正好在那里遇到几个同学,她们一起玩红灯停绿灯行的刹车、启动游戏,所以技术、信心长进不少。所以,在来回的路上也不要我帮了,遇到人很多的时候她照骑不误,偶尔骑得有些小“惊险”,还感觉有点儿刺激。遇到明明有些困难的路况,小周都下车了,她还要晃晃悠悠地骑着去挑战,去迎难而上,就像闯关一样,安然闯过让她觉得兴奋、有成就感。而且,和小周两个人骑着车跑远了,不需要我跟着了。至此,胆怯的问题自然解决了,此时表现得好像敢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希望孩子能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可以理解。虽然孩子意志力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但小孩子有时也能够做到这些。但是不要期望孩子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之下都能迎难而上,表现出这种品质需要一定的条件。
其实成人也是如此。我们学开车之初有些小心、谨慎,不敢去冒险、挑战自我,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技术尚不熟练,就充满勇气地在艰难路段自信地行驶,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是鲁莽而不是勇敢。
与其空自盼望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不如适时加以辅助,创造他能够克服困难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孩子常常体验到这种挑战自我的乐趣,逐渐地就会把克服困难当成一件乐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让很多孩子痴迷的网络游戏就是一个让孩子们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刺激事情,乐在其中,甚至不能自拔。
学习也是如此,当孩子基础不好,觉得难度大的时候,此时可能需要辅助而不是让他独自迎难而上;当孩子基本具备能力,信心增强的时候,可以放手让他去挑战难题,体会解决难题的乐趣。参考:学习,慎让孩子“迎难而上”。
不能自己做出难题的时候让他独自挑战难题,那收获的常常是挫败感;初步具备能力,或者适当辅助再让他去挑战,会逐渐收获一些成就感,从而让他爱上挑战,有时甚至拉都拉不住。 所谓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策略。不同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