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一位妈妈,和我讲了她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晚上,孩子收拾书包时,发现红领巾不见了,孩子可不想第二天不戴红领巾上学,所以有些着急地在找。妈妈一看,孩子需要帮忙,但是想借机给孩子深刻的印象,让她以后“长点心”,教训她一下:谁让你那么不小心啊!本来孩子就着急,妈妈这样一说,就更着急了,有些烦躁。妈妈看到孩子没穿鞋,光着脚在地板上找,暖气停了,地板很凉。这是妈妈一直想纠正的,当孩子请妈妈帮忙的时候,妈妈也想趁机改变她这个习惯:让我找可以,把鞋穿上......孩子听了更着急了,快要哭了。
看到机会难得,想趁机教训一下孩子,让孩子“长点儿记性”的家长恐怕不在少数。这看起来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具体的时机和方式要注意啊。孩子已经着急了,有了情绪,大人马上去教训她,只能火上浇油,更加急躁;倒不如先不说什么,安静地帮孩子找找,等事情结束后,孩子平静下来,在缓和地和她说说,效果要好。
1、时机
如果孩子已经烦躁了、着急了、生气了,此时不要着急去改变孩子的想法。因为根据情绪的规律,此时是不易听进去意见的,而且可能让孩子更加烦躁、着急、生气。参考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 。不如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帮助孩子先平息情绪,等孩子心平气和,对于刚才的事情还有深刻的印象时马上和孩子讲,此时效果最好。而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硬和孩子讲,一则火上浇油让孩子更加难受,这是不值得的;二则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而我们时刻要记住的的是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博文理解孩子之后,我的情绪越来越好中的妈妈,就是等孩子先冷静之后,再和孩子交流,而不是用河东狮吼去震住孩子。
2、方式
想想我们自己最喜欢别人如何对我们说话?是训斥吗?即使我们明知道别人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因为自尊心,自然的反应就可能是防御、反抗,那么我们怎么能指望孩子喜欢这种方式呢?
孩子平静的时候,以心平气和的方式去说说,是最有威力的。不引起逆反的劝说是最容易接受的。
心理学的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暧,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所谓柔弱胜刚强,润物细无声。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