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带女儿回老家过年,这是她第一次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女儿和爷爷奶奶以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是女儿自然地喜欢他们。虽然在家里她也会撒娇调皮,但回老家却算是乖巧懂事。回来前我没有叮嘱她什么,也没有教她如何做、如何说,但是她的“懂事儿”却让我满意,爷爷奶奶也很高兴。她自己想到邀请爷爷奶奶到青岛去住,带回来的她的小食品也主动给爷爷奶奶分着吃,我给她买的小烟花她也主动叫着爷爷奶奶一起放,和她商量把正看的少儿频道换成爷爷喜欢的新闻联播也较顺利,还乐滋滋地帮着爷爷烧火、扫地(这也有好玩儿的成分),看到我没帮助爷爷奶奶做饭时还批评我真懒
......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女儿为什么会算是乖巧懂事。我基本采取“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念,对女儿一点儿也不严格,相反算是很宽松,给她充分的尊重、理解、宽容,和相对的自由。不怎么给她立规矩,没有刻意用道德约束她,也没有告诉她应该对爷爷奶奶如何,但是这样女儿并没有被“惯坏”,没有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本身就是自然向善的,也是懂得爱的。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其实就是让孩子自身的善良和爱自然地、茁壮地成长。(参考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改变孩子的性格)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她也会感受到,潜移默化之中她也会把这种爱、尊重回馈亲人,发自内心地关心、尊重亲人——虽然还只是一些简单的关心。如果靠父母的约束、管教、限制培养出来的道德、爱心,就是一个被动的状态,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之下,会激发孩子自身的力量,她会自己去思考如何做、自主做出选择,我们只需要不去压抑她就行了。女儿在老家的表现就是她自主、自然的表达。
与溺爱、娇惯不同的是,父母还是起着引导的作用的。对孩子“懂事”的行为鼓励、表扬,这样的行为就得到强化;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能够理解和接纳,不惩罚不训斥,但是心平气和地与她探讨,这样容易得到她的认同和主动接受。
让我们看看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学派掌门人罗杰斯怎么说的吧: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