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中月老师和我一样都是心理咨询师,同为在新浪开博探讨育儿理念为数不多的父亲之一,所以看他的博文,还是有不少共同语言的。不过今天拜读了他的一篇博文不批评孩子的父亲不是好父亲,有一些不同意见,所以写了此文就某些观点讨论一下,算是学术争鸣吧。
我反复看了这篇博文,大部分观点我是赞赏的,但有些我有不同的见解。
1、父亲不能不批评
这简直是真理。实际上如果长期生活在一起,几乎没有父亲会完全不批评孩子(我感觉如果父亲能做到完全不批评孩子,可能是因为父亲是完人,或者孩子是完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很少在一起),只是批评得多少而已。我完全同意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批评孩子,只是我觉得别人眼里所谓的错误其实不是错误,所以很少批评孩子而已。所以,“不能不批评”没问题,不需要讨论,需要讨论的是批评的方式,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批评而已。
2、批评孩子的方式
这个井老师讲得很好,认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评,批评的关键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就事论事,不能讽刺挖苦,也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不是指责和训斥。我对孩子批评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方式、口气让告诉她应该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种批评孩子是较容易接受的。参考如何使孩子经受住批评、提高承受能力 。
3、父亲应该更多地管教孩子。
现在父亲管孩子相对少一些,确实应该更多地担负起责任。井老师不赞成有的父亲看见孩子犯了错误而装作看不见。这,我举双手赞成
,孩子有了错误自然应该批评指正。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孩子犯的所谓错误究竟是不是错误?父亲认为是错误,那就是错误吗?
我女儿是个普通的孩子,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在我看来,很多在别人别人眼里算是错误的事情,由于我习惯于去理解孩子,觉得绝大多数不算是错误,只是很正常的事情,成人也会那样。比如女儿考试、听写成绩不好,我就觉得不是什么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也就不会去批评她。其实大多数爸爸更应该学会的是去理解孩子,而不是用“善于发现的眼睛”
找到孩子的错误去批评。参考: 孩子犯了错怎么办?。这样才会容易找到问题的原因,去改善提高。参考 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
4、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首先想一下自己首先就是值得批评的
如果父亲觉得孩子有很多错误,那不要急着批评孩子,先要反思自己是由于自己教育不当造成的,是否应该先批评自己。我咨询过的育儿方面的案例,最后发现大部分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其实是无辜的受害者。有时看到父母的无知无畏,把一个好好的孩子变成了后来的样子,真是痛心啊。
我也经常自我反省、批评,当看到孩子存在哪方面问题时,不是急着批评孩子,总是先去找自己方法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5、关于严格要求。
井老师认为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他的观点是: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和敬佩的父亲是能够了解自己,同时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严格要求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一种教育理念,千百年来也教育出来很多卓越的人才,但这并不能证明它就是最好的一种理念。如同封建社会奉为宝典的三纲五常一样,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并不能说这种理念就很好。
严格要求的理念比较简单、直接,需要动的脑筋较少一些,可能易于一般人掌握、操作,如果运用得很好相信对孩子也不错。但是也有弊端,掌握不好容易出问题,在我咨询的孩子中,大多数心理问题恰恰来源于要求过于严格。
严格要求,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来——这个我部分赞同,因为我也希望对孩子发挥影响力,使自己的经验、智慧能在孩子身上起到作用。但是我对女儿不大严格,不是很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注重尊重、考虑孩子的想法;参看:晒晒我和孩子的一天——教育孩子要解…(看起来简直是毫无原则的) ;赏罚分明基本谈不上,因为几乎不处罚女儿(最多是批评而已);强调顺势而为——不是以我为主,而是以孩子为主。参考孩子的学习要解放思想,顺势而为 、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 。
6、关于慈父
我爱人算是脾气很好的人了,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不如我“和蔼可亲”,所以我算得上是慈父了
。
为什么现在严父慈母的家庭比较多?我认为除了井老师所提到的:父亲管孩子比较少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亲更加宽容,很多人也觉得不需要那么严格。今年我大学同学(男)一家来青岛玩,夫妻二人性格都不错。闲聊的时候我得知妈妈对孩子要求严、高,经常和孩子着急、生气。但是爸爸却觉得:有必要这样吗?让孩子那么累干什么?慢慢地培养就好了,妈妈那些做法有短期行为的嫌疑。
女儿喜欢我这样的慈父,不是因为我溺爱她,讨好她,而是因为我比较善于理解孩子,对孩子比较宽容,出现问题,我也不借助于严格严厉的手段,而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方法去解决。(参考孩子测验成绩连续不好,发火、批评…
)。其实,我揣测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吧。
我有些迷惑不解,难道孩子真的像井老师说的那样,喜欢父亲严格要求自己吗?
选择做严父还是慈父,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这也是爸爸们自己的自由。我只是把自己的理念和做法呈现出来,给大家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至于我自己,觉得做慈父挺好!这也很挑战父亲的智慧!
QQ:435445642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