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小事儿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去青岛大剧院看“齐秦演唱会”,回来孩子已经睡了。爱人告诉我孩子今天有些不高兴
,因为两个好朋友都被选上参加班里的合唱团了,而她不知为什么没有被选上。孩子平常喜欢唱歌,歌儿唱得也不错。孩子嘛,自尊心都比较强,没选上,有些情绪也是正常的,这事儿本身没有什么。不过我觉得如果能让她参加合唱锻炼一下也是不错的,而且能参加了也自然没情绪问题了。
回忆一下认知疗法的ABC理论,我不是只重视B(认知),也重视A(事件),因为如果想办法把事件解决好了,即使不改变认知,情绪也会没问题。ABC理论参见
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
所以我和班主任老师打了个电话交流了一下(我和老师虽然没怎么见过面,但是因为孩子的事儿常沟通)。她理解我的想法,答应和音乐老师说一下。
第二天孩子说她去旁听合唱团的排练了。我故意问她:“为什么让你参加啊?”她说不知道。我也没说什么。
第三天在接孩子放学回来的班车上,她的好朋友告诉我合唱团后天就要比赛了,孩子不能参加了。孩子倒是很平静,但我感觉到她可能会有些不高兴,所以马上劝了她几句:不参加也没什么啊,就像学校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你都参加了,而好多人没能参加,这很正常。不可能什么事儿都参加......下了班车,孩子再也没提这事儿,高高兴兴地去好朋友家里玩儿了
——短暂的认知疗法应用完毕。
二、几个大道理
这是个小事儿,但在孩子眼里不见得是小事儿,算是一个挫折吧。
挫折教育在多年前很有市场,但现在看来褒贬不一。我不提倡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挫折,有的家长故意批评孩子,打击孩子,没什么充分的道理,这是在给孩子传递混乱的信息,让他无所适从。心理学研究证明:无缘无故地被批评、打击,人是最恐慌的,给人带来的伤害也最大。
孩子在生活中自然会遇到一些挫折。此时我倒觉得是一个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机会。此时一种观点是让孩子自己去应对,让他自己领悟,经历得多了自然好了。这个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也是可以适当进行的。但是事实证明,如何应对挫折,提高心理素质是许多成年人都不知如何做的事,让孩子自己领悟,有的孩子可以,但有的肯定做不好,即使饱经挫折也不会应对,反而越来越脆弱。
我的观点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家长懂得方法,有些情况下还是要帮助她学会应对挫折,具备了一定能力之后可以放手让她自己去应对。
这里应对的方法主要是认知疗法,建立起合理的核心思维,习惯性思维。比如告诉她很多事儿没什么:参见赢了很高兴,输了没什么——参加亲子运动会有感;怎样做到真正的坚强--用认知疗法改变性格(一)。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认知疗法效果不是很明显;在上小学之后,就可以逐渐使用认知疗法。这个我深有体会,我和孩子谈的很多道理、看法,虽然当时她并没有热烈地表示赞同,但不知不觉中就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成为了她自己的思想。
举个小例子:那晚孩子和小张一起从青岛大学自习回来,说起为什么班上几个孩子总能学得那么好,孩子就说:“不是他们聪明,那是因为他们上学前就学了很多,而我们一直在玩儿,小时候就应该玩儿!”这话儿听着怎么那样熟悉,
原来是我以前为了缓解她学习的压力跟她说的,现在已经成为她的思想了。
羡慕我家孩子有个心理咨询师可以随时为她调节心理吧!其实心理调节并不高深,好好读读我的简明易懂的博文,你也可以做自己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