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坡31】苏东坡都使用过那些名字?

(2010-09-16 21:41:43)
标签:

原创

王伟

在河之北

历史

文化

苏东坡

杂谈

分类: 千古一东坡

http://s12/middle/5a78a7c6g8e9bfddaac0b&690

古代中国文人的“号”是随便自起的,只要自己喜欢,尽管自称就是了,多起几个也不妨,因而大多古时文人都有诸多个“号”,大凡大家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名号。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光耀史册的苏轼苏东坡也不列外,也曾使用了不少名字。

东坡的第一个字叫“和仲”

古人兄弟排行时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苏轼出生时有个哥哥景先,但早亡。苏轼的别字叫“和仲”,胞弟苏辙别字“同叔”。“仲”列第二表示是老二,“叔”是老三。“和仲”应该是他的第一个名字。

苏轼这个名字的含义

东坡的老爹苏洵在《名二子说》一文里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一辆车上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好像是可有可无。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也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也就是说,轼的职责是内在的、隐含的。他嘱咐儿子说:轼啊!我担心的是你过分显露而不会掩饰自己。

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所以说,辙是善于在祸福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他又嘱咐小儿子说:我知道你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也就放心了。”

看来真是冥冥之中各有天命,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一肚皮不合时宜”,因而落得一生坎坷,乌台诗案中几乎丢了“老头皮”。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身处在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苏轼苏辙一生的遭遇都暗合了他们老爹一丝担忧。真是“知子莫若父母也”。

“子瞻”是苏轼自己起的

苏轼又字“子瞻”、“子平”。苏辙另字“子由”。是这两兄弟对老爸给包办的字“和仲”、“同叔”,名字不甚满意,感觉“太土”。所以自行另起的。

曾取了一个和陶渊明有关的名字

苏轼在被贬谪到湖州时,曾给自己取了一个与陶渊明有关系的号“鏖糟陂里陶靖节”,“陶靖节”就是陶渊明。他在《与王定国书》里说了这件事,“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今岁旱,米贵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垦辟,欲种麦,虽劳苦却亦有味。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鏖糟”是湖州人的方言,意思是日子过的糟透了、窝心;“陂里”则是乡巴老的意思。苏轼给自己取“鏖糟陂里陶靖节”这个长名号时,主要是充满了自嘲之意。由于“鏖糟陂里陶靖节”不符合湖州语言环境,加之这个名号生僻拗口又太长所以没有叫起来。

光耀千秋的苏东坡

苏东坡这个字号是后来他被贬黄州时自取的。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十四岁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作诗以讥讽王安石的新法,被以“谤讪朝廷”的罪名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没有居所也没了收入来源,好友马正卿为他申请到黄州城东门外荒废的营房废地,“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苏轼带领家人开垦这数十亩荒地来解决生计问题。苏轼给这这块地取名“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

苏轼之所以起了“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是他回望自己的宦海生涯,认为自己的一生与白居易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尤其认为自己谪居黄州的这一段经历缘由“与乐天大略相似”,对苏轼来说正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因此,出于自己对白居易的敬仰爱戴,爱屋及乌,将白居易享“闲适之乐”之处的“东坡”,取“东坡居士”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号,这是他效仿白居易的直接表露。

笔者的这种说法,多种典籍中都有佐证。《宋史·苏轼传》云:“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里说苏轼在东坡盖房子,因此取了这个名字。宋人洪迈《容斋随笔》里说:“苏轼号东坡,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这里说,苏东坡是因为仰慕他的偶像白居易而取了这个名字。

其他的名号

宋朝皇帝赐予他的名字。高宗赵构追复东坡为“端明殿学士”,又特赠“资政殿学士”、“朝奉大夫”。孝宗皇帝追谥苏东坡为“文忠公”,乾道九年,又赐太师官阶。

苏轼的雅号还有许多,据有关资料查证,他自称的雅号有雪浪翁、东坡居士、老农夫、狂副史、苏子、秃鬓翁,晚年号老泉山人等等。别人给他取的雅号如峨眉先生、苏长公、苏公、坡仙、苏眉州、大苏、鬓苏等等。他自己使用加上别人尊称的雅号达三十多个。

尽管东坡有过诸多名号,但大多名号都只算他的“散号”,用一次或几次就抛弃了。他的“正号”只有一个,即为他在黄州自号的“东坡居士”,后人也因此多简称他“苏东坡”,这也是苏轼流传最广的一个雅号。其实,对任何人来说,光耀史册有一个名字就已经足够了。(王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