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的角落】雍正接班后是如何反贪的?

(2009-06-06 21:27:38)
标签:

原创

在河之北

读书

历史

清朝

文化

杂谈

分类: 大清的角落

【清朝的角落】雍正接班后是如何反贪的?

             新浪博论坛“文化漫谈”连载:【清朝史话】那些不曾远去的影像……

 

雍正从老爹康熙手上接过龙袍时,大清朝吏治松弛,贪污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储银仅八百万两,堂堂大清帝国成了一空架子。雍正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充实钱袋子,为挽救统治危机,在康熙皇帝去世一个月,不顾乃父“尸骨未寒”下令全面清查亏空钱粮,大张旗鼓进行反腐。

 

山雨欲来。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雍正从吏治下手。雍正元年正月,雍正连续下了十三道谕旨,颁布到所有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警钟先敲告诫。
   
    钦差查帐。铺垫好上一步,雍正派出直属自己指挥的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去各地查账。还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人员随钦差到各省一起查账。查出的贪官污吏,就地免职,然后从钦差团队里选一个同级官员接任。雍正皇帝开创了监察者接任罢免者之职的先例。腐败立惩。
 
    不准借款。借钱借粮来填补亏空这一直是贪官惯用的伎俩。雍正在派出钦差时,也给地方百姓先发告示:任何人不准借钱粮给官府。如果胆敢借钱借粮给官府,那钱粮就成了官府的,再也甭想收回。这一下,没人再敢借钱借粮给贪官们。弄假则真谁敢。

 

堵塞漏洞。雍正成立“会考府”。会考府是一个独立的核查审计机关,直接听从皇帝的指令。各地方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各部院动用钱粮和报销经费,都要通过会考府会考来稽查核实,谁也做不了手脚。鱼目混珠不成。

 

挪贪均惩。贪官往往避重就轻把贪污说成挪用。雍正先查挪用,后查贪污。在追补赔偿时,先赔挪用部分,后赔贪污部分,一分一厘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无论贪污还是挪用,每一笔账都要查清楚,不能混淆。瞒天过海休想。

 

老有所养。清延续明朝旧制,官员俸禄不高。正一品官员年俸纹银一百五十两,七品县令则只有四十五两。这点俸银,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打点上司,迎来送往了。为此,雍正设立了养廉银。养廉银是官员年薪的100倍,叫官员们明白,与其担惊受怕惊弓之鸟般贪污受贿,还不如正大光明的等着拿那个养廉银。善者善终安心。

 

严惩不贷。雍正对贪腐分子采取罢官、索赔、抄家的惩处方式。先罢官:一个被罢免的官员无法再鱼肉百姓,只能自己掏腰包补上亏空。雍正的观点是“朕岂有惜此一贪吏之理乎?”再索赔:无论涉及到什么人,都绝不宽贷。在追索亏空时,雍正的十二弟允祹还不出钱,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就连死了的腐败分子也不放过,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受亏空案被参而畏罪自杀,想人死帐烂。可雍正不吃这一套,追穷寇一直追到阎王爷那里,要其家人承担赔偿。后抄家:官员亏空一经查出,一面严搜衙署,一面行文原籍官员,将其家产查封,家人监控,追索已变卖的财物,杜绝其转移藏匿赃银的可能。罪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惩处第一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员。

 

雍正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他用创新的制度去根治腐败,社会风气改变了。反腐倡廉仅仅五年,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清朝十帝中能说鲜有腐败官员的只有雍正时期。《清史稿·食货志》载:“雍正初,整理财政,收入颇增。”史学家评论说雍正:“澄清吏治,裁割陋规,整饬官方,严惩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
   
    雍正王朝制度创新惩治腐败整顿吏治,为历史留下一段回肠荡气令人拍案叫好的佳话。

 

新浪博论坛“文化漫谈”连载:【清朝史话】那些不曾远去的影像……

【01】和珅所用的“降龙十八掌”         【02】飘扬三百年的八旗  

【03】盘点前清重臣“罪状”(下)       【04】盘点前清重臣“罪状”(上)   

【05】金圣叹“你砍我头,我逗你玩”     【06】谁是和珅真正的掘墓人   

【07】男人梳辫子引发的血案             【08】辜鸿铭的辫子之争

【09】首次倡议修铁路的台湾巡抚         【10】敢向和珅叫板的芝麻官

【11】被满人耽误了的红衣大炮           【12】周培公与《皇舆全览图》没瓜葛

【13】孝庄皇后有个“洋义父”           【14】满汉通婚路漫漫

【15】影响康熙一生的女人               【16】慈禧有位“戴红翎子的女枪手”

【17】太监是怎样炼成的                 【18】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19】配享清廷皇家太庙的唯一汉臣       【20】乾隆的“注水”武功

【21】焚毁圆明园的真正元凶             【22】被慈禧太后糟蹋了的“老佛爷”

【23】传奇太监李莲英的“成功事业”     【24】红顶商人,一个荒淫的“暴发户”

【25】二百年前的清人是如何造假的       【26】从奴隶到元勋的清朝第一汉人

【27】努尔哈赤“虎”毒也食子           【28】清朝国歌,世界上最短命的国歌

【29】封建王朝第一面真正意义的国旗     【30】林则徐在虎门是如何“销烟”的?

【31】中途夭折的中国第一批海外留学    【32】清初时英国人肆无忌惮的间谍活动

【33】八亿两白银,探和珅贪污之谜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