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寄信总是收不到

(2012-05-05 21:15:25)
标签:

邮件

丢失

原因

杂谈

                   为什么寄信总是收不到

不久前媒体曾报道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位记者为了调查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状况,向不同类型地区寄发100封信函,跟踪核实的结果,竟让这位记者大吃一惊,能够正常收到的只有67封,多达33%的信函,无端地丢失在“邮路”上,与收信人无缘。

事实上,体会最深、最有发言权的当属集邮者。由于迷恋上集邮这项爱好,少不了和邮政打交道,凡是懂得集邮的人,都注重、刻意收集实寄邮品,不仅为了参展,也是为研究邮政、邮史积累素材和凭证。但现在寄封、集戳,不单买不到邮票,就连寄出的封片,无故丢失的现象也司空见惯,集邮者只能“望邮兴叹”。

记者的调查,没有引起邮政部门的重视,相反有人出来辩解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给邮件的投递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邮件投递有困难,用户应该给予理解,等等。

情况果真如此?现随意举两个例子,看看信件收不到,还有些什么原因:

 

      http://s8/middle/5a77fd2dgbf49de61f257&690

  
1、这是一枚2011.8.8.给同城邮友寄的戳片,可是经过19天,于 827又退了回来。从明信片上留下的戳记可以看出,“延东”营业窗口收寄(加盖第一个邮戳)后,送“邮件分拣中心”,邮件被错分到“三桥”,无法投递遂退回“中心”(加盖第二个邮戳),两天后再度错分到“贵开路”,当然地址不符也无法投递,再次退还“中心”(加盖第三个邮戳)。邮件在分拣中心积压多天后,无端地在正确无误的名址纸条上,盖上“收件人地址欠详”的改退图章,把邮件退回寄件人(加盖第四个邮戳)。这张明信片幸亏有寄信人地址,否则因为分拣人员一再出错,而被沦为“无着邮件”的下场,葬身于邮政部门。

 

处理时间

处理单位

邮件状态

2012-01-07 10:24:17 

桐庐县迎宾所 

交寄 寄达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 

2012-01-08 08:36:00 

金华市 

到达处理中心 

2012-01-08 10:50:00 

桐庐县 

到达处理中心 

2012-01-11 09:00:00 

贵阳市 

到达处理中心 

2012-01-13 08:24:07 

贵开投递部 

到达投递邮局 

2012-01-13 08:51:03 

贵开投递部 

到达投递邮局 

2012-01-13 10:53:00 

贵开投递部 

包裹单正在安排投递 转 邮件错发 

2012-01-13 11:05:41 

贵开投递部 

交寄 寄达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 

2012-01-13 11:39:37 

黑马 

交寄 寄达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 

2012-01-13 22:30:00 

贵阳市 

到达处理中心 

2012-01-15 12:17:43 

乌当局本部 

到达投递邮局 

2012-01-15 13:20:11 

乌当局投递部 

到达投递邮局 

2012-01-16 10:09:53 

乌当局本部 

已签收  

2012-01-16 16:00:00 

乌当局投递部 

包裹单已签收  

 

2、这是邮政为社会提供“给据邮件查询系统”平台的实况记录。今年年初我等待一个17寄自浙江桐庐的包裹,111时隔四天包裹即到达贵阳处理中心,可是在贵阳却折腾了五天,116才在乌当邮局得以签收。令人不解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收寄局,明白无误地指明包裹到达地为贵阳市乌当区,可是贵阳的邮件分拣部门却弄不清楚,这个包裹的投递邮局,一错再错延误时间,损害用户利益。

上面两个例子,决不是“个例”,邮件“乱跑”常会遇到,以至于迷途走上“不归路”。这就不仅仅是投递环节的问题,什么“楼层高”、“小区门岗不负责”、“居住分散”、“收信人地址没有写清楚”等等,来解释信件丢失,也只是客观的一方面理由,而邮政自身的原因,才是引发邮件丢失、用户利益受损害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