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马场水库
从上星期开始,“小三班”的老同学们就计划本周三到石景山黑石头村附近几个景点游玩儿。
这里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双泉寺,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万善桥,南马场水库风景如画,更为重要的是春天来到了,老同学们好久没见了,都想好好聚聚聊一聊。
怎奈何,北京从周一开始就风云突变,气温骤降,周三还有雨夹雪,同学们都期盼着奇迹出现,只要不下雨我们就按时出游。
从本周二下午开始,京城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而且越下越大。
明天我们还能按计划出游吗?大家盼望期待着,并做好了第二天按时出发的准备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发小老同学们的执着感动了老天爷,周三早上雨真的停了,隐隐约约的还看到了初升的太阳。
我们的组织者“侠女”高兴极了,在微信群里一声令下出发!


我们坐597路在黑石头村下车后开始徒步,这条路线很平坦,适合我们老年人行走游玩儿。

发小老同学边走边聊,非常开心。





来到交叉路口,左面是双泉寺,右面是万善桥,我们先去双泉寺。

天儿也不是预报中说的那么冷,小雨过后空气清新,走起来很舒服。


双泉寺今天正好有佛事活动,很远就听到扩音器里播放的“佛经”声,人们都很严肃庄重,我们也压低了说话的声音。

双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乡双泉山上。寺庙始建年代。至迟在金代中期便已建成。为金章宗避暑之地,因寺右有双泉,故名。明宣德二年(1427年)奉旨与大能仁寺弘善妙智国师为下院。成化五年(1649年)赐名香盘禅林。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并立碑做记。清光绪年间曾进行过修缮。双泉寺地处到慈善寺进香的要道上。(资料来自百度)


寺庙里面坐满了虔诚的信佛人,表情庄重的听着广播里的佛经声。


双泉寺参观结束,我们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万善桥”。

站在山坡上俯看隐隐约约的万善桥

“万善桥”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村的“双泉寺”东南百余米处,建于明代,当时名曰“双泉桥”,清光绪年间重修,并易名“万善桥”。它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砖石结构,宽3.1米,长18米,高10余米,虽历经沧桑,却仍保持着古桥的风貌,桥体完整,拱券不塌陷,桥栏板外侧青石上的“万善桥”三字至今仍清晰可辫,历史上“万善桥”是由翠微山去天泰山“慈善寺”进香的必经之路。
该桥北侧还有一石龛,
掩映在两株古柏之间,龛内供奉石佛一尊,即接引佛,刻工精巧,外型生动。(资料来自百度)

重修双泉寺和万善桥是谁出的钱呢?
传说清代慈禧太后身边有一位近侍太监刘诚印弄到一笔赃款,心里总是不踏实,便同慈禧太后说了。慈禧念度其诚,不但没有责怪刘诚印,还让他“看着花吧”。于是刘诚印就拿这笔钱重修双泉寺和万善桥。建桥时雇了贾五、贾二两位石匠,这两位石匠专心赤诚,想了许多办法建拱桥,用一根根圆木拼成弧形,然后砌上砖石。高超的技术使单拱括外形既坚固又美丽,等桥建好后,两石匠把包工剩下的一千两白银退还了其主,刘诚印认为两人诚实憨厚,便让他俩住在寺中,看管双泉寺,直到老态龙钟而逝。
现在万善桥基本保持古桥的风貌,桥体完整,拱券不塌陷,只是翼墙有几条裂缝,现在桥旁加修了一条弯路,让车辆饶行,减少古桥的承载压力,有效地保护了万善桥。1983年8月27日万善桥被列为石景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自百度)


三位执着的摄影师跑到桥下河道里拍照桥的全貌


重游万善桥,上一次是和水杉队路过此桥。

万善桥也叫“罗锅桥”,果然名不虚传。




站好啦,“一二三,茄子!”


我们向南马场水库进发途中遇到一个小棚子



今儿一共来了11位发小老同学,他们(她们)9位是属马的,只有俺和姜妹属小龙,龙马精神,友谊长存。

俩小龙

俩龙九马

在水库大坝前


八只小天鹅




走上水库大坝


南马场水库到了

木栈道曲径通幽,景色秀丽。



栈道两旁桃花盛开,水库里碧波荡漾,再过几天来景色会更好。

我们悠闲的行走在木栈道上,两旁都是茂密的小树。







水库不大,景色很美,今天没有游客,我们“小三班”包场。


我们围着水库转了一大圈,也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开饭啦!
为我们的发小同学情干杯!


为友谊干杯!

同学们带的食品很丰富啊!

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加雪,我们吃完午饭后赶紧按原路返回。
走下水库大坝。

原路返回到万善桥

等我们来到了黑石头村的597路总站时,纷飞的小雪花儿开始慢慢的落下,而且是越下越大,掉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响声,等我们到达苹果园地铁站时已是“鹅毛大雪”了。
这场雪好像就是为我们准备的,它迟迟不下的理由就是考验我们发小老同学的执着,我们经受住了这次考验,按时出游,玩儿了个不亦乐乎,老天爷被同学们真挚的友谊感动了,看我们都坐上车安全了,它就痛痛快快的开始下雪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