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时的记忆
在北京城东长安街沿线,从日坛路下车后一直往北,经过一大片使馆区,走不远就是北京著名的日坛公园。
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个公园里度过的。
六十年代初的北京,公园很少。我们这些居住在豫王坟地区的孩子们去的最多的公园,就是日坛公园了。
当时的日坛公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从任何位置进入公园。在下午没课时,或是利用周日我们就会约上几位小伙伴来到了这里开心的玩耍,就连“队日”活动我们都选择在这里进行。
那时候的日坛公园树木很多,除了几座不高的小山包外,就是几条曲曲弯弯的小土路。“日坛”、少年之家、马骏烈士墓......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促膝谈心、玩儿捉迷藏,一直玩儿到很晚才想起回家。
为了寻找儿时的记忆,我们“小三班”的六位同学,在大队长“满囤”的带领下,昨天又来到了日坛公园,重温儿时的幸福时光。

今儿天气很好,是个出游的好天气。

公园可以免费进入

天儿好蓝啊!

同学们随走随聊,回忆起了小时候来日坛公园的情形。

大队长的一位老同事经常来此吹萨克斯


他当场给我们吹奏了几段好听的音乐

老当益壮,童心未改,我们还不老。

日坛公园展室

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参观马骏烈士墓

马骏(1895-1928),又名天安,字遹泉,号淮台。回族。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人。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











日坛博物馆的资料中还能反映出当年盛况,皇族东出朝阳门一路浩浩荡荡,经朝外的神路街穿过三间七楼琉璃牌楼,穿过这个牌楼,直奔日坛。牌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六零七年,晚于祭日坛七十多年。总体来说明朝社会弥漫着腐败之风,媚主、整人、弄权、索贿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先是宦官当道,中间一段是奸臣把持朝政,最后又是宦官当道。这样的社会环境自然不乏逢迎拍马的事例。迎合皇帝的心理,就有人在朝外大街的牌楼上的横匾刻下“永延帝祚”几个字,单从字体上看,它遒劲有力,无疑是大家书法的经典之作。但它却隐藏着作者攀龙附凤的阴暗心理。结果明朝的“国祚”没有永延。38年后,它的江山,随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铁骑踏过北京城,墙橹灰飞烟灭。同国子监的大树“锄奸柏”一样,留下了一段笑柄,也留下一座古老的牌楼。(资料来自百度)


与“玻璃牌楼”一条马路相隔的是东岳庙

为同学们的友谊干杯!

同学们又来到了当年的“豫王坟一小”重温旧情

小学的北楼已经面目全非

而南楼还是当年的老楼(被人占用)


同学们意犹未尽,没走多远又来到了我们的中学。
本人由于身体欠佳,最后的参观学校没能跟随同学们一同前往,感到十分的遗憾。
日坛公园就像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小时候虽然你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平坦的步行道,没有健身设备,没有如今这么多的鲜花异草,但你纯真的容貌成为我们最要好的小伙伴。
我还是喜欢你当年的那个样子。
如今,你老了,我们也进入花甲之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