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营的传说
高丽营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西北部。北京六环横穿该镇。因古时曾有高句丽人定居于此,故名高丽营。
高丽营建村历史久远,早在唐代时,就有来自高句丽国,即中国辽东古国的人迁移至此居住,因古时高句丽国又称高丽,此村也就因之而被称为高丽营。清代时曾在这里开设集镇,阴历每旬的三、六、十日为集。清朝时外委(清代的额外低级武官)也曾在此驻守、设铺。村中文物古建丰富,旧有玉皇庙、三义庙、二圣庙,于四十年代被毁。村中尚存康熙年间修建的清真寺一座。
关于“高丽营”的由来,在高丽营镇当地有很多不同的传说,归纳起来,基本是两种。
一种说法是,隋朝时朝廷曾三次对高句丽用兵,但都没能取胜。到了唐朝,尽管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也没有成功,后来直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才利用高句丽内部矛盾,将其一举打败,让高句丽对唐俯首称臣,每年向唐朝进贡。唐朝对高句丽进贡使臣也很体贴,特意在进贡使臣必经的路上为其修建了一个驿站,供他每年进贡时落脚歇息。驿站就在今天的高丽营镇南王路村的北面。传说还称,当时的驿站就像今天的大使馆,进贡使臣带的很多人都留守在此,一则看守驿站;二则明年还要来,让一部分人留在当地,省却了来回颠簸之苦。后来,这些人在此定居,并取名“高丽营”。
另一种传说版本是,唐高宗征服高句丽,大批高句丽人迁居中原,部分高句丽人迁居到今天的高丽营一带,并在此定居。为了证明这一传说的合理性,他们还把《新唐书·高丽传》作为依据。该书称,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被打败后,“唐凡收其民户六十九万”。
关于高丽营的由来,现存的史料记载也有所不同,《顺义县志》称“唐代内徙的高句丽人于此定居,后发展成村”。而《顺天府志》称“唐驿站,为高句丽使臣用,形成村落”。
到底哪种说法最准确,现在还没有更多的史料来证明,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高丽营确系因高句丽人在此居住生活而得名。(以上讲解来自百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