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营村尝“敛巧”,雁西湖边好休闲
周五已经深夜了,黑鹰总部突然连发“十二道金牌”:明天改去怀柔的琉璃庙镇品尝“敛巧饭”,不用带饭了!
据说这个“敛巧饭”是免费白吃的,不要钱。
嘿嘿!如今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带着种种疑惑和猜想,15名黑鹰队员周六早七点半就从东直门交通枢纽准时出发了。


上午十点,怀柔县城的于家园汽车站早已排起了长队,莫非他们(她们)都是去吃“敛巧饭”的?

明天是“三八”妇女节,烙饼大哥给每位女队友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一人一个棒棒糖。

女队友也够哥们儿,强大姐回赠我们男队员一人一个江米团。

刚下车,一个巨大的寿字映入眼帘,黑鹰队员羊年福气,寿比南山呀!

通往琉璃庙镇的H11路公交车上,一位本地的老乡热情的给我们指路,并告知其它村的“敛巧饭”已经结束,只有“老公营村”的今天还有。
下车已经中午11:20了,必须抓紧时间,赶上那顿在我心中疑惑的“敛巧饭”!

我们下车的车站是琉璃庙村,从这里到老公营村有三里路。

今天气温很高,河里冰雪早已融化。

正月十七,今天是“敛巧饭”的最后一天,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赶上这顿饭!

我们这边快步如飞,先期到达的队长急呼我们:饭菜都快没啦!你们加快速度呀!......

慌不择路,眼看着就要到了,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只好返回来绕路而行。

天气暖和,穿的又多,一路上我们不断的将衣服脱下。

队长又在催促我们:快点!人太多,来晚了就啥都没啦!......

快!快!俺恨不得长出双翅飞向“敛巧饭”现场。

我们如此急匆匆的赶路难道就是为了那顿不花钱的“饭”?

这会儿是真到了,我们也真累了。

用人山人海形容过分吗?

到处都是一堆堆吃饭的人群

啊!大柴锅的“猪肉炖粉条”见底儿啦?

还好还好,馒头还有的是,冒着热气儿刚出锅的大馒头。

棒渣粥也忒地道了,俺必须喝一碗。

瞧这一家子吃的多开心!

触景生情,想起了那个梦想中的共产主义,人人有饭吃,不用花钱(那时候钱就没用了),平等相处,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当然就更没有贪官啦!

一家老少,席地而坐,其乐融融,吃着猪肉炖粉条,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共产主义好幸福啊!

小车当餐桌,喝着咱北京的“牛二”,聊着村里的乡土人情、家长里短。




热情、朴实的老乡将自己打来的菜(当然是没吃过的)送给我们,令远道而来的黑鹰队员十分感动。

瞧瞧,小庞吃的多开心!

十几口大柴锅一字排列,可想而知,当时点火炖肉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壮观场面。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乡村活动,我很兴奋,不断地拍照留念。

猪油炖粉条、大白馒头、棒碴粥,共产主义就是好啊!

一帮城里人儿,开着豪车或步行,不远“万里”来到怀柔的琉璃庙镇吃“敛巧饭”,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我们黑鹰还在“敛巧饭”现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队友白露送给2015年元月份参加活动全勤的黑鹰队员每人一个小马扎。
谢谢白露妹啦!

向他们学习!致敬!

饭后时间还早,我们今天还要去下一个景点:雁西湖。

琉璃庙镇的“敛巧饭”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在雁西湖公园大门口合影

雁西湖因为APEC会议而名声大震

和“敛巧饭”那热烈的场面相比较,大名鼎鼎的雁西湖就没啥意思了。







究竟“敛巧饭”是从何而来?它的出处又是什么呢?
在百度一查就很清楚:
敛巧饭,是杨树底下村流传下来的古老风俗,自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建村时兴起,至今已有约200年历史。这一民俗活动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正月十六,由村中十二、三岁的女孩,到各家敛收食粮、菜蔬,然后由村里妇女,将敛收来的粮菜做熟,全村共食。制作敛巧饭时,锅内放入顶针、铜钱等物,食之者,便预示其祈到了巧艺及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别称。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还要举行扬饭喂巧(即雀)、走百冰、花会表演及唱大戏等活动。
今年的敛巧饭风情节,杨树底下村依旧是敛巧饭主要举办地点。活动现场将分为敛巧饭民俗文化广场和情景剧表演区、舞台表演区、敛巧饭文化展示区、趣味竞技体验区、乡村集市区、敛巧饭摄影作品展示区六大区域。
“敛巧饭”的费用主要来自村里,当然政府也要给一点。
俺喜欢民间的这种古老风俗,希望它长久流传,发扬光大。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祝女队友们节日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