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口子辛辛苦苦经营着这家手擀面铺,虽然很辛苦,但主人很乐观,男主人一边擀着面,一边看着墙上挂着的DVD机。

两根长擀面棍,每根长度足有一米多,旁边放着和好的面,时刻准备迎接来买面条的顾客。

开始压面

压平以后开始擀面


要经过多次推、擀的过程,操作过程相当费力。

这么长的擀面棍,一天到晚的耍吧,那胳膊劲儿就可想而知了。

这是个技术活,又是个力气活,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靠自己的辛勤汗水养家糊口,让我好感动。

撒上一层面,继续擀就不会粘上了。

听说我要照相,男主人好像还有点紧张。

擀的差不多了

“快擀面呀!顾客都等着呢!”

切面讲究的是又细又长,而且不粘连。

面条切得又细又长,手艺可不一般呀!

到家后,很快一碗香喷喷的西红柿打卤面就做好了。
记得小时候各家各户都是自己擀面条吃,商店里也没有卖机器压得面条。家里那个大擀面棍有近一米长,直径有10公分左右,擀面条是个技术活,没用过的人还真得学习好一阵子才行。擀完面后把面放平、撒上点面,叠成一层层的,那切面的活儿就更不一般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母亲切面时的“嚓嚓!”响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有节奏感,声音真是美妙动人。
那时候一到星期天,家里改善一下伙食就是吃面条。父亲给我两毛钱让我去永安里的商店买点猪头肉,回到家中,放点西红柿一炝锅,那卤还在锅里就散发着阵阵香味儿。吃着妈妈手擀的又细又长的面条,放点黄瓜丝一拌,再来一瓣蒜就着一吃,那别提多香了!
要说吃面条还得说老北京的炸酱面,现如今您到北京市面上一看,到处都是经营“老北京炸酱面”的招牌,其实这些卖“老北京炸酱面”的外地人自己都没有吃过。吃老北京的炸酱面讲究的是炸酱的手艺,酱要好,猪肉肥瘦合适,切成肉丁,酱炸的时间要长点,这样就去除了原来的黄酱味。另外菜码要全,像什么黄瓜丝、青蒜,萝卜丝、煮熟的黄豆、绿豆.....那吃起来才够味。
记得在通县伺候父亲的那段日子里,老人家一大早就把面和好了,用一块湿布盖好,等我一进家门,父亲就立即忙活起来,先把锅里的水烧着,把面擀平,切成条,然后就一条一条的抻了起来,至今我还记得父亲抻面条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