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平凡如我,也在冲刺一年百本书

标签:
校园爱书人河之洲读书建议努力杂谈 |
分类: 原创思想火花 |
今年1月7日我在博客写了一篇文章《新年新希望》,关于2016年的读书量,提出了如下计划:
“读书量达到百本。本来这个愿望,策划已久,一直都不敢写出来,但这次,我是来真的,因为,开复老师在他的新书《向死而生》中亲口告诉我,他有过三次每年过百本的读书量。各位看官,你们一定会说,他有病你也跟着有病吗?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要试一把,不就是每个月8本吗?……去年双11的百本书全部到位,再加上这几年陆续买来没看的几百本书,均已整理堆积书房等待主人审阅。你说,我能不急吗?所以,2016年不用预测也必定会发生的大事就是:不是我压死书,就是被书压死。难道还会出现两败俱伤?你不要吓我,我书可是读得不少”。
这几句晒在博客上的话,许多看客可能都已忘记,可对我来说,如一块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敢轻言放弃。一直以来,以传递正能量为使命,自己制定的计划都不好好执行,连身边的小伙伴都会惊呆。
于是乎,我日夜兼程,时至今日6月13日,已读完了44本书,其中350页以上的大部头也不少,如此推进,基本是“我压死书”节奏。今天特意从我的博客中选择了李开复、俞敏洪等几位大侠的读书建议,再次看完,醍醐灌顶,很受启发。
作为一个爱书人,一介凡人,我也时常扪心自问,什么时候也才能达到一年百本书的目标?
今天,在这里我不敢长篇大论,只能提纲挈领式、毫不保留地讲几点个人体会。毕竟,你如此用心不仅关注我的公众号,而且还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听我啰嗦,不简单,也不容易。好了,废话少说,直奔主题。
>>>>
读书,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坚持与书相依相随、至始至终。读书如呼吸,自然而有趣。读书到底有何好处,唯有读者自己最清楚。我很庆幸,自己很早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是上天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 2.无需等待,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
口袋里、床头边、桌子上、书柜里,甚至皮夹子里,到处都有可读的资料或书。对于我来说,身上必带的东西,不是钱包、手机,也不是钥匙,而是书与笔。以前时常在肯德基里读书,如此杂吵的环境也能读得津津有味,在书房、办公室、咖啡馆或图书室里看书,简直就是高级享受。每每坐动车或飞机,一想到自己又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看书,就特别开心。当年上海世博会在等待入沙特馆的7个小时里,有4个多小时我是站着看书,至今对我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 3.读书过程,也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凡事不要问太多,努力去做就行,等你转身回头再看之时,一定会感激以前的努力。读书也如此,先别太过功利性地去考虑后果,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去读书,一旦习惯养成,一定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 4.你不是不会读书,而是书读得少
读了许多自传和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后,深知跨学科的重要性,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既有文学、哲学和历史,也有经济、管理和励志方面的书。看的书越来越多,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就会结合自身实际为我所用。各个阶段读书的侧重点与年龄和阅历有关,比如刚毕业时我重点关注的是股票投资和灵修方面的书,现在则重点研读文学、艺术、哲学等内容的书。但一定要相信,事事相通,书读多了,做事也变得方便多了,这也我每年几十本读书量所带来的最深体会。
>>>> 5.读书,还要有壮士断臂的勇气
你敢晒你的读书计划吗?你会不会为了凑数量而装模作样呢?不推自己一把,你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读书也如此,不抓紧时间读,你就不知道自己一年到底能读多少本书。
其实,讲了这么多,以下这句话才是关键:
“读书,才是一项逼格和颜值都很高的活动。”
说着,说着,我那可怜的“好为人师”的本性又自然流露,有些人已经不愿再看下去,还是赶紧搬出我的精神导师查理·芒格来压压场,他说:
“我相信沃伦和我从优秀的商业类杂志中学到的比其他任何地方学到的都要多。只要很快地翻阅一期一期的杂志,就可得到各种各样的商业经验,这种方法是如此简单而有效。如果你在潜意识里养成一种习惯,把读到的东西和所证明的基本概念联系起来,渐渐地你就会累积起一些有关投资的智慧。如果没有进行过大量的阅读,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广泛意义上真正出色的投资人。我认为没有一本书能为你带来这些好处。”
听懂了吗?他老人家所说的,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