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做人做事,善心第一

(2015-12-04 08:31:22)
标签:

时间

善心

教育

动机

行动

分类: 原创思想火花

巴菲特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看重的是善良、正直、聪明、能干等四项特征,但他也说了,“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而里根更加直白,“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善良,什么也都不重要了!”这是我得出“做人做事,善心第一”结论的来源。

一个人具有善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一直在向小孩灌输,也一直在教导他,“将善心植入行动,行动就会变得更具光芒”。

善心不在于小,在于动机。这两天一直都在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这书也刷新了我对生死的一些观念,其中里面有个细节,一个叫倚赖喜悦的年老乞妇,她将一天下来仅乞到的一枚小钢板换了油去点灯供佛,并许愿说,“除了这灯,她没有什么可以供养的。但希望通过这种供养以获得智慧之灯,并能解除一切众生的黑暗,净化他们的一切业障,引导他们证悟。”佛陀认为,这盏灯是以诚心、清净心供养得来的,动机使得她拥有了巨大的功德,所以为她授记“燃灯佛”。这故事无非告诉我们:我们行为的结果完全是由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定,绝非取决于行为的轻重。

古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长期的小善必将汇集大善。在我的印象中,少至几块,多至上万,就这样捐出去,啥也没想,就为了保持一颗善心。最近微信运动很火,每天积累1万步就可以换成2元捐赠,运动与慈善结合,小小的一个改善,却赋予1万步更加崇高的意义。我是其中一个每天都在坚持1万步的人,目前捐款额也已达到200元,以1万步需要10公里路来计算,200元是需要走完1000公里,为自己的这份坚持再次击掌叫好;印象最深的,当属汶川地震时,不仅捐出一个月工资,一家人还在不同的地方捐出几千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捐了上万元并不简单;佛教胜地也常常是我行善心的地方,今年国庆去了青海塔尔寺,看到那里几乎没有商业化气息,“以寺养僧”的模式让我突发菩提心,花了几千元买了三件佛珠,作为油钱以献诚心;出生农村,连续几年看到农村亲戚家穷小孩没钱上大学,我都会资助个三五千;有一年外出旅游,偶遇两位大学生,自行车前挂着牌子,“没钱回校,好心人给点返程钱”。第一反应联想到曾经外地丢钱包的经历,将心比心,明知可能被骗,也宁愿信其有,我马上拿出50元给他们,后来电视上播放了一些典型的新诈骗案例,这就是其中一类;这几天小孩围棋群里,有围棋老师发起众筹,捐赠一个要去日本治疗癌症的围棋小孩,二话没说马上作出一笔200元的小小捐赠;红绿灯前常有乞丐半路拦讨,只要在绿灯亮前,只要他能够走到我的窗前,我都会给几块钱……或许也会遇到骗子,但善心不变。

为什么要做善事?或许对佛教因果关系,冥冥之中自有相信,也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一种预期。其实,秘密法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人的想法与目标实现之间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能够打通,靠的是虔诚的行动。善念是想法,善报是目标,而打通这条通道的就是持续不断去行善,去帮助一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类在获得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外,就会逐渐去追求认同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而善心、善举所带的,正符合人类所追求的更高需求。所以,当慈善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透明、成熟的模式后,国内的慈善也开始在行动,特别是一些民间小团体正用微弱的力量在点燃一场互助的烈火,我相信这星星之火,未来也将成为燎原之势。

善心是可以培养传承的。我的善心来自于小时候看到母亲对别人的善行为,现在我也用我的行为来影响小孩,我也要让他如我一般,行小善得快乐,因为至今我还找不到一条理由来反对“行善”,所以,我的小善行为还会继续下去。

                              2015-12-4【原创】做人做事,善心第一【原创】做人做事,善心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