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读本(27)】克丽丝腾•莫勒:生命不再等待

标签:
大卫霍姆斯宽恕校园 |
分类: 原创读本 |
人们常说: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这仅有的一次分外宝贵,所以要挥洒激情,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拍拍屁股上的灰尘,游戏人生吧!我阅读过各种书籍,参加过各种研讨会,涉足各门学科,所有这些向我透露的潜在信息都异曲同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现在。然而,现在的我却在等待——等待某人或某物的出现来再次激发我对生活的激情。这让我想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人至死也未能唱出心中的歌。”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总是忙于为生活作准备,等到恍然大悟时,时光已如云烟不再。
我为生活而欣喜。于我而言,生活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这一刻必须紧握在手中的一盏壮丽的火炬。在将火炬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之前,我要让它尽情地燃烧,绽放出它所应有的光辉。(萧伯纳)
耐心是一种美德。当拥有耐心时,我们觉得安然自在。我们容许自我去依赖生命的进程,不加干扰,顺其自然,让生活在我们的意识下徐徐展开。而当等待时,生活却被我们束之高阁,而我们自己则陷入了焦距与骚动的混沌当中。我自不再是真实的自我,而被定义为一种次可以改变自我而使之更为优秀的外在的事物或体验。
远方的向承载着每个船员的希望。有的人随同潮汐满载而归;有的人则要永远朝着那不可望及的地平线前行,永远不能登岸,直到瞭望员无奈地将目光移开,任理想在岁月的嘲笑中渐渐失去那生命原有的光辉。(佐拉·尼尔·赫斯顿)
我们永远受着遥远彼岸的引诱,总是一边航行,一边遥望着地平线,却忘记了彼岸或许只是一座空中楼阁,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对于现状似乎永远有一种不满足感,希望身边的事物、人、环境以及我们自己——简而言之是我们的生活时换时新;然而我们却不愿意细水长流,不愿一点一滴地去改变,而是希望现在就拥有一切。因而我们无休止地寻觅,贪得无厌地向自我之外寻找生活的答案,然后再接着等待。我们忙着寻觅、欲求、希望和祈祷,却没有真正生活过,没有怀着理想已然实现、生活已然完满的心态活在当下。
生活的非凡之处在于选择,如果我们要寻觅,我们可以寻觅;如果我们要等待,我们可以等待。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的生活,但前提是要相信自己是完整而完满的。而这,才是真正的挣破庸常。
自然界有三大奥秘:鸟儿有天空得以翱翔,鱼儿有水得以游弋,人靠自己得以生存。(印度谚语)
我们无需看到整段楼梯,只要跨出第一步即可。(马丁·路德·金)
我们有能力对自己生活中的情绪和行为负责。责任是我们赋予自我的一种风度和荣耀,而不是外部强加于我们的一种影响。生活要走向何方,我们自己有发言权。生活中没有所谓的“最糟糕的一天”,每一天都只是普通的一天,而其他任何一切都不过是我们对此作出的阐释而已。所谓的不如意,不过是我们思维的产物,而不管愿意与否,要对我们的快乐或不满负责的,实际上只有我们自己。
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
在大卫雕像问世之后,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如何创造了如此伟大的一件艺术品,他回答说,他只不过就是把不属于大卫的石头部分去掉而已。或许人生的目标也是如此,它埋藏于我们的心中,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移除心中的障碍——犹豫、恐惧与局限。
失败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丘吉尔说:“成功,就是一种不断失败却不失激情的能力。”
过去做过的一切塑造现在的你,而以后做的一切将塑造未来的你。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不会被浪费,都成了自我的一部分。个人的体验,无论是令人愉快的抑或相反,都是成长的养料,它们磨砺了技能,塑造了才干,并让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贡献。
耕耘你的花园,美化你的灵魂,不要干等别人为你送来花朵。(肖夫斯托尔《不久以后》)
我们的宽容心要远比我们意识到的大得多。教皇保罗二世宽恕了刺杀他的凶手,曼德拉宽恕了在监狱中虐待他的狱警,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这种几乎不可想象的宽恕的确存在,然而我们却紧紧抓着一些小的怨恨不放。宽恕,是我们给予他人,同时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挣断捆绑我们的愤怒、恐惧与仇恨,让过去回归它本来的样子。或者,我们宽恕,不为别的,仅仅只是为了宽恕。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爱情的开始”。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学习爱自己,接纳自己。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喜好与厌恶,一个人独处,学习享受这样的时光。如果你不能享受一个人的相处,任何人的陪伴也不能让你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