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读本(04)】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2011-01-11 19:21:41)
标签:

芒格

美国

查理

伯克希尔

教育

分类: 原创读本
【2011年读本(04)】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惟有思想更久远(但斌推荐序)

200759,有幸参加了Wesco公司的股东会。在入口处买了一本厚厚的朋友托带的《穷查理年鉴》一书,据说这部借用富兰克林的同名著作为题目,讲述另一个查理——查理路芒格投资智慧的书,是投资者最值得一读的投资类书籍。等候股东会开始的时候,先请芒格给帮朋友带的书上签了个名,在这方面,巴菲特非常讲原则,芒格就随和了很多,“需要被‘礼仪老师’多加培训的芒格(巴菲特玩笑语)”,凡是签名和照相的要求都一一满足。

很遗憾,当代最成功、最有资格、最有能力教导投资者的沃伦路巴菲特先生不写书,这令世人某种程度上担忧其思想和智慧能否得以流传。在彼得路林奇《学会投资致富》中有一段讲述美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伊莱亚斯(Elias Hasket Derby):“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当时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了。现在,他的豪宅已经属于国家公园,并对外开放,供人参观。但距离他的豪宅几百尺之遥,就是纳撒尼尔路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所写小说《七个尖角的阁楼》(The House of Seven Gobles)的故事发生地。霍桑声名远扬,而伊莱亚斯却默默无闻,这种强烈的对比足以说明,在人类生活中,在教育领域,文学与金融孰轻孰重......

好在与巴菲特的成功密不可分,“能和巴菲特分享价值观和目标”(本书作者语),被美国《财富》杂志誉为“巴菲特化身”的芒格,也许感染于曾经做过编辑、作家、立法者、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官、独立战争英雄,还是美国创始人之一的本杰明路富兰克林对推动社会文明的贡献,更喜欢通过“复杂的概念和细致的分析”(本书作者语),教给人们如何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道德准则和商业哲学,或可略微弥补这一缺憾。

在帕萨迪纳与朋友交流时,有朋友评价:单就思想而言,百年之后查理路芒格也许会比沃伦路巴菲特的影响力更大(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认识和见解)。芒格这位造诣深厚的投资大师,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某种意义上是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也像一位教育家。巴菲特曾谦虚地表示:“正是因为芒格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有价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在200759Wesco公司股东会上,当有人问及“为什么沃伦路巴菲特和他所创造的伯克希尔路哈斯维是如此非同寻常的成功”时,你可以从芒格的答疑中感受到他的诚实与高贵:

“……这的确是达到一种极致的结果……汇集于同一方向的多种因素导致沃伦的成功,这种(通过将专注,好奇心,坚定不移,和自我批评有机的结合并应用于一个多学科知识聚合体而产生的一种临界状态)极致出色的效应并不是来自其他任何方面……第一个因素是智力。沃伦是非常聪明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不可能在盲棋比赛中击败所有的对手。所以,沃伦正是超越了通常意义的智力范畴。从他十岁时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保持至今,从而形成今天的良好效果。通向成功是相当困难的直到你能够在你所强烈感兴趣的领域迈出第一步。沃伦没有觉得有任何其他领域能替代他对投资的兴趣,并且在他非常年轻时就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善于学习的机器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沃伦是这个地球上最好的学习机器之一……伯克希尔至今的经营主要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头脑主导。当然,其他人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伯克希尔的成功极大地反映出一个伟大的头脑所能做出的贡献……”

把伯克希尔至今的经营归于“一个人的头脑主导”,抛开芒格的谦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非凡的胸怀和气度。这让人联想起《查理路芒格传》中提及的一件小事,当盖林急需一笔钱,自己认为退出微型汽车工业品KW股权只值20万美元时,芒格说:“你那份值30万美元。”这就是人性的闪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来自书中描述的查理路芒格成长史的细节:如何平衡生活与投资,如何从离世的伟人身上学习,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如何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如何理解投资的游戏,如何当大牌在手时下重注,如何对待社会责任和对人类文明事业的奉献……

进一步思考,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伯克希尔路哈斯维为什么如此非同寻常。挫败感和恐惧心,是我们投资生涯和人生旅途中一定会面临最艰难的挑战,怎么才能渡过难关?相比巴菲特看来一帆风顺的生活和财富积累过程,芒格更为艰难、“有些阶段甚至可以说是悲剧”的个人生活,或许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书中所载芒格在1973-1974年投资不利时所经历的一段“非常不愉快的日子”,告诉我们有哪些人或事曾改变过他的想法,又有哪些是他一直坚持、不曾改变过的,而这些也可以变成我们的财富。正如芒格所言:“你永远都不应该在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悲剧时,因为自己失去信念而让一个悲剧演变成两个甚至三个悲剧。”“如果一个人能牢记生命中充满兴衰变迁这个道理,一生只进行正确的思考,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最终应该发展得很好。”

200759晚,我与一位20年前相识、与芒格过从甚密、也是后来将比亚迪介绍给芒格的朋友畅谈,他说:“芒格非常正直、高贵,有类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和情怀,有机会的话应该将老人的思想在中国传播……”我知道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始终认同和坚守“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这种精神追求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和挑战。尽管过去的三十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成功的时期,但坚持传统信念抑或接受商业规则一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在中国社会也难以找到将二者很好融合的先例。然而,在巴菲特和芒格两位智者的身上,我们恰恰可以发现这样一种近似完美的融合——通过学习获取智慧,完全依靠自身修养实现商业成功,坚守理想和信念,遵循道德准则,理性、诚实、乐观,对社会充满终极关怀……从这个角度看,了解芒格的生平以及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投资者乃至所有搜寻自我定位的国人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历程,它促使我们探索一个新兴的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的成功方式,并寻求中国文化灵魂的复兴的答案。

2007Wesco公司股东会问答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得到你所希望的?”芒格回答说:“判断出什么是你不想要的并回避掉它,那你就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沃伦具有和我同样的本能。我们还未遇到人生中失望的那一部分,愤怒的人会毁坏许多的人生希望。而陷入这种境况却是很容易的。问这样的问题:‘你怎样能以最好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是:付出应有的努力并实现你所希望!除此外还会是其他方法吗?”

我想,单单一个股东会问答环节的问题已足够我们学习与思考很久了,更不用说尽叙芒格生平的传记。“生命中有许多事远比钱更重要”(芒格语),付出应有的努力阅读它,也许我们能实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

 

良师益友(巴菲特)

1991年夏末,我来到由国会议员埃德·马基(Ed Markey)主持的众议院小组委员会面前,回答有关所罗门丑闻的问题。听证会的房间里挤满了电视和平面媒体的记者,我当时非常紧张。马基主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生在所罗门公司的这种令人震惊的卑劣行径究竟是华尔街的典型特征或者只是个例,在这里他用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独此一家”。

通常这会让我惊慌失措,原因可能听来奇怪:在高中的时候我差点没通过基础西班牙文这门课,更从来没有接触过拉丁文。不过对于这个单词我却非常明白,毕竟我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就是我的老朋友兼长期合作伙伴查理·芒格。

查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1959年我初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发现了,而且从那以后不断发掘出他身上的独特品质。任何一个接触过查理的人,哪怕极其短暂,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但是通常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的行为方式。显然,如果要“礼仪老师”给查理颁发合格证,还需要对他多加培训才行。

然而,对我而言,查理的性格是令他与众不同的原因。他的头脑的确令人惊叹:他比我认识的任何一个人都要聪明,即使已经76岁高龄,记忆力依然让我艳羡。查理天生就拥有这些才能,而他选择应用天分的方式才是我高度敬佩的真正原因。

41年来,我从来没有见过查理企图占任何人的便宜,也没有见过他把任何不属于自己的功绩记在名下。事实上,我所见证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他总是有意识地让我和其他人在交易中受益更多,投资失败时他所承担的总是比应该的份额要多,而成功时刻愿意接受的回报又比应得的更少。内心深处他是一个十分慷慨大方的人,从来不让自尊干扰理智的思考。和大多数渴望得到世界认可的人不一样,查理根据他内心的分数表对自己进行判断,而他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严格的。

在生意问题上,我和查理多数时候总是意见一致。不过对于社会问题,我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虽然我们都是坚持己见的人,在漫漫友谊路上却从来没有因此而争吵,也没有去找出让我们意见相左的根源所在。人们很难想象查理身穿旧式军制服站在街角行善的样子,因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就我所知他已经接受了“可恨的是罪行而非罪人”这样一种慈善信条。

说到罪行,查理甚至还对它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他的结论是纵欲、暴饮暴食、懒惰这些罪恶行径固然应该避免。不过他能理解人们在这些方面犯下罪孽是因为他们能带来虽然转瞬即逝却无比直接的快感。但他认为嫉妒是七宗罪中最愚蠢的一项,因为它并不能制造出任何愉悦的感觉,只会让深陷其中的人受尽折磨。

我的从商生涯中乐趣不断,如果没有和查理搭档的话将会大大失色。他一路秉承自己的“芒格主义”,为大家带来欢乐,同时也大大地改进了我的想法。虽然多数人会给查理冠以商人或者慈善家的头衔,我却认为他更像一位老师。显然正是因为他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有价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

任何关于查理的讨论如果不提到他的妻子南希(Nancy),不提到她给予的积极帮助和影响,都是不完整的讨论。作为他们两位共同的亲密朋友,我可以保证如果没有南希的帮助,查理所能取得的成就将远远不如今天。她关爱查理的方式让他能够始终胸怀自己所坚信的理想和信念。南希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查理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功劳不仅属于他,也属于他的妻子。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2011年读本(04)】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2011年读本(04)】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