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力的武器

(2010-11-20 15:49:29)
标签:

行为模式

一分钱一分货

影响力

教育

分类: 经济管理

【河之洲点评】动物可能会因为看到某种颜色的羽毛而变得具有攻击性,或是扣到某种叫声就对自己的天敌呵护有加。动物这种愚蠢可笑的机械反应在人类身上也有,当某一个触发特征出现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作出相应的反应。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被难以察觉的影响力武器摆布了。

 

影响力的武器

 

   为什么无人问津的东西,价格乘以2以后,反而被一抢而空?

   为什么房地产商在售楼时,会先带顾客去看没人会买的破房子?

   为什么汽车经销商在顾客掏钱买车之后才会建议顾客购买各种配件?

按一下就播放

动物行为学家告诉我们,这种事情并不是火鸡独有的,他们已经确认了大量物种盲目而机械的规律性行为模式。

这就是所谓的固定行为模式。这些模式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每一次,构成模式的所有行为几乎都是按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顺序发生的。只要按个键,相应的磁带就激活了,哗啦啦,标准的行为顺序依次展开。

动物行为学家的实验指出,雄性知更鸟只要看到一丛红色的知更鸟胸羽,就会作出有敌人侵犯自己领地的样子,凶猛地攻击它。可只要你取掉那丛红色的羽毛,哪怕是摆上一只惟妙惟肖的雄知更鸟玩具,前者也会对它不理不睬。研究人员在蓝喉鸟身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只不过,触发它捍卫领地行为的是一种特殊的蓝色胸羽。

看到触发特征轻而易举就能骗得低等动物作出不恰当的反应,我们难免会有点自鸣得意。有两件事我们千万要搞清楚。第一,这些动物的自动化固定行为模式在大部分时间都运作良好。只有在像科学家这样的人故意捉弄它的时候,它那磁带式的反应才会显得傻乎乎的。第二,我们也有着自己预设好程度的磁带,尽管它们一般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可激活它们的触发特征也有可能愚弄我们,让我们在错误的时候播放磁带。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兰格通过一个实验,巧妙地提示了人类动物相似的自动反应模式。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类行为原则认为,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

“因为”这个词则触发了兰格实验里受试者们的自动顺从反应,哪怕兰格根本没有给他们一个说得通的理由。

顾客大多是生活富裕的度假客,对绿宝石认识不多,他们用一套标准原则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许多研究表明,要是人们对物品的质量拿不准,经常会使用这一范式。价格本身成了质量的触发特征,绿宝石在渴望质量的买家中销量激增,这完全是由价格暴涨这一点带来的。

人都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的,他们就把这条规则提炼成了“价格贵=东西好”。以往,“贵=好”的公式向来是管用的,因为一般而言,物品价值高,价格也会涨;较高的价格通常反映了较好的质量。

而就长期而言,综合他们过去、未来整整一辈子遇到的所有情境,把赌注压在抄捷径上却可能代表着最为理性的方法。

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在大部分人类活动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很多时候,它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我们必须频繁地利用我们的范式、我们的首选经验,根据少数关键特征把事情分类,一碰到这样那样的触发特征,就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就认为这是现代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特点,他断言:“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们希望优惠券能完成双重使命:我们不光希望它省钱,还希望它帮我们节省思考如何去做的时间和精力。当今世界,我们需要优惠券的第一点优势去解决荷包吃紧的问题;同时,又需要它的第二点优势解决更为重要的脑力吃紧问题。

 

渔利的奸商

自动行为模式用处十分广泛,将来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我们大多数人却对它知之甚少,或许这正是因为它们总是以机械化不假思索的方式发生和出现的。

人类之外的生物大多都是本能的响应序列,人类却不同,我们的自动磁带通常来自通过经验习得的心理原则或范式。

 

以柔克刚

本书中描写的大部分影响力武器都具备若干相同的要素,一是这类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二是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人们就能从中渔利;第三点是,使用者能借助这些自动影响力武器的威力,这种武器就好像一根沉甸甸的大棒,只要用了它,就能让另一个人乖乖就范。

学过日本柔道术的女性在抗击对手时,自己的力量用得很少,相反,她会尽可能地利用重力、杠杆作用、动量和惯性等物理原理中天然蕴含的力量。要是她知道怎样调动这些原理,从哪儿去调动,便能轻轻松松击败体格比自己壮硕的对手。

人类在认知方面有个原理,叫“对比原理”。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地展示出来,我们怎样看待其间的区别,对比原理是有影响的。对比原理是心理物理学领域确立的,它不光适用于重量,还适用于其他各种感官知觉。

实验想要说明的要点是,基于先前后所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会显得极为不同。

正如销售动机分析师惠特尼、胡宾和墨菲所说:“有趣的是,就算顾客走进服装店的目的只是想买一套西装,但只要他是在买了西装之后——而非之前——买配饰,他在配饰上花的钱就总是会更多。”

售货员先展示昂贵的物件更有利可图。不这么做,不光是白白放弃了对比原理造成的影响,还会使这一原理调转枪口,对他们不利。

诀窍在于,要单独地提出各个选项,这样每一项的小价目跟已经确定的大数目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买过车的人都可以作证,把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配件价格加起来一算,整车价格就好像注水猪肉一般涨了上去。

(来源/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