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智慧语言三则
(2010-08-01 07:02:37)
标签:
智慧语言佛陀蜡烛哲学家华佗教育 |
分类: 宗教学科 |
河之洲点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任何别人的精神,也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光,但在物质与精神同在方面,佛陀和人都不例外;一个真正聪慧的人,懂得心灵的暗示,远胜过千言万语;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便是重生了,昨天与那个“我”再不复存在。
◆佛陀智慧语言三则◆
■蜡烛之光
佛陀一次又一次地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当一个佛死了,他到什么地方去呢?佛陀总是笑着,保持沉默。最后,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了,佛陀说:“拿一根小蜡烛来。”
蜡烛拿来了,佛陀说:“把蜡烛点亮。”
蜡烛点亮了,然后佛陀说:“拿过来靠近我。”
蜡烛越来越靠近佛陀,然后他突然把它吹灭,说:“我问你们,这根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门徒们都答不上来。
在梵文里面,火焰的熄灭叫做涅槃。所以佛陀说:“就像这样,当佛陀死了,他就消失了。他跟整体在一起。所以他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关系,因为整体能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朵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它跟整体在一起,现在它不再作为一朵个体的火焰而存在,个性消失了。”
■鞭影催马
一天,一个哲学家来找佛陀,向他请教:“不用语言,也不用非语言,你告诉我真理好吗?”
佛陀保持沉默。
那个哲学家向佛陀鞠了个躬,感谢佛陀,说:“你的慈悲使我清除了妄念,进入了真理之道。”
哲学家走后,阿难陀问佛陀,哲学家达成了什么。
佛陀答道:“一匹好马即使只是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谁饶恕谁
有一次,有一个人去侮辱佛陀——他朝佛陀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佛陀擦了擦脸,然后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好像他说过什么似的。这个人糊涂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回答,他走了。第二天他又来了——因为他整夜不能入睡,越来越感觉到他做了件绝对错误的事,觉得有罪恶感。第二天早上,他来了,跪在佛陀脚下说:“饶恕我吧!”
佛陀说:“现在谁来饶恕你?你对着吐唾沫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吐唾沫的那个人也不在了——所以,谁将饶恕谁?忘了它吧,现在,什么事都无法做了,它也无法不做了——结束了!因为没有人了,两个人都已经死了,还能做什么呢?你是一个崭新的人,我也是一个崭新的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