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书人河之洲
爱书人河之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37
  • 关注人气:46,8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2010-05-16 09:48:27)
标签:

宗教

生活禅

十法界

六祖

草堂寺

文化

分类: 宗教学科

河之洲点评: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烦恼是平等的,烦恼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人。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我们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离开了生活还是生活。我们面对的现实、面对的人生实相,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么样处理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

  西安草堂寺有一块匾额(草堂寺是鸠摩罗什法师设立的),上写五个字:“烦恼即菩提。”这就是生活禅。烦恼就是我们的生活,菩提就是禅。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转化的时候,烦恼与菩提就处在相互对立的状态。怎么样转化呢?就在中间的“即”字上面,就看我们“即”不“即”得了。“即”得了,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即”不了,生活是生活,禅是禅,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在烦恼中能觉悟,我们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的生活是谁的生活呢?就是圣者的生活。如果烦恼不能觉悟,生活就是凡夫的生活,就是我们普通芸芸众生的生活。

 

  生活禅在佛教的传统理念当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烦恼即菩提”就是最生活化的理念。谁都有烦恼!烦恼是现现成成、实实在在的。烦恼能觉悟,修行当下就能落实;如果烦恼不能觉悟,修行就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仅仅停留于一种宗教仪式而已。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我们在读书,我们在做学问,我们在做事业,有没有烦恼呢?都有烦恼。读书的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烦恼,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烦恼,大学生有大学生的烦恼。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烦恼的表现也在改变,但是烦恼对人的逼迫,对人思想的搅动,使人不安定、不安宁,这种烦恼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不是说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不是说有钱的人就没有烦恼,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或者说越穷的人烦恼越多。都不是!烦恼是平等的,烦恼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要不找烦恼,烦恼不会找上门来。我们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

  不管是有信仰的人,还是没有信仰的人,烦恼是平等的,都需要对治烦恼的方法。关于生活禅的修行方法,可总结为如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我们不一定具有宗教信仰,但是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能让理想悬在半空中,一定要把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你的理想和信念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句话: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是要我们当下就动手去做,当下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靠那一个“即”字。“即”是等号,这个等号不容易画。“即”是等号,就是说烦恼等于菩提,怎么才能等于?里面有很深的功夫,这个功夫就在当下做,所以要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第三句话: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经有很多好的格言,有很多好的语句,世间好语佛说尽。六祖这四句话,恐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从佛教引用得最多的话;还有两句话说得很多,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什么这几句话说得最多呢?就因为这些话把佛法的精神融化于世间了。佛法如果不能融化于世间,佛法就永远搁放在藏经楼里面,就永远被关在寺院里面,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谓世间是什么呢?世间者,烦恼也。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就是世间;烦恼即菩提,就是出世间。

  最后一句话: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千难与万难,特别是要转变这个观念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一切事都是自己的功劳和成就。我个人的聪明才智、我个人的创造发挥、我个人的本领、我个人的财富、我个人的才华……总是个人当头。但是我们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内,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个人如果离开了大众,不但是一事无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在哪里。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在一起,都生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刻刻感恩大众、回报大众的思想。

  如果把这四句话与“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修生活禅,或者说修学一切法门的要诀;甚至于我们学习世间一切文化、知识、技术,这个方法也可以参考,用起来也一定是非常有效。

  生活禅是在祖师禅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人心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种修行理念,是人间佛教在修行上的具体落实。人间佛教指出了佛法的总目标,如何落实人间佛教的思想呢?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生活禅的宗旨有八个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的精神两个字:一“智”、二“悲”。“智”就是大智大慧,“悲”就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佛法的总体精神,佛教的一切精神都包括在这两个方面。有大智慧所以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所以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把悲与智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诠释,并且把它落实在人生这个很具体的范围之内。

  当然,佛教讲的生命不仅仅是人,而是包括十法界。宇宙间的生命现象,由于智慧的不同、烦恼的不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一共有十大类,佛教称之为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佛教对于生命现象的分类。十法界的中心枢纽是人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六凡,四圣可以说是高级生命层次,六凡可以说是较为低级一些的生命层次。高级与低级怎么分呢?就是以烦恼的多少、菩提的程度如何来区分。只有菩提,没有烦恼,那就是佛法界;已经获得了觉悟,但是还有一些烦恼没有完全去掉,那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和声闻法界;烦恼很多,菩提极少,那就是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只有烦恼,没有菩提,那就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所以十法界就是生命的实体,由于转化的方向不同,所趣向的法界就不同。以人法界为基本转化点,能够做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提升了;做不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下降了。生命的苦乐升沉,关键就在人这一法界;而人这一法界之所以有苦乐升沉,一切唯心造,都是由于我们心念的善恶迷悟来决定、来操控的。所以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具体怎么操作呢?

  觉悟人生就是讲如何做人。有八个字需要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认真去落实。这八个字就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

  有信仰,讲因果,有良心,讲道德,就能够做一个人上之人。这就是佛法的根本精神。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就体现是否具有正确的信仰上,就体现在是否认识一切事物的因果规律上;就体现在是否讲良心、讲道德上。佛教虽然没有用良心这个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有良心。有良心才能讲道德,这是做人做事的本分。伦理、佛教的戒律、社会的法制,都是属于道德的范畴。有这八个字,做人的功夫就算是差不多了。

  奉献人生就是讲如何做事。做事也有八个字。首先是感恩,第二是包容,第三是分享,第四是结缘。

  做世间的一切事情,从发财出发容易做,容易想到;从升官来做事情,容易想到,容易落实;从感恩来做事,这就不容易了。如果我们做事情首先有一个感恩的心,这个事情就好做。你知道感恩,你就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大众的成就,这是社会的成就,这是国家的成就,这是全人类的成就,这是天地万物的成就。都不是单纯个人的因素。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与天地万物分不开的。能有此心,我们做人做事,心地坦荡无碍。

  然后要包容。做事情也好,做人也好,都不是一帆风顺,处处有疙瘩,处处有不同意见。怎么办?不能采取你死我活的办法;这一盆花非常好看,是由各种各样的颜色组成。有红花,有黄花,有绿叶,各种色彩组织在一起,它才显得千姿百态,这个世界才是有颜有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我们插花的人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哦!不能光是黄花,也不能光是红花,一定要万紫千红春满园。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包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要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样,成就一切事业就会一帆风顺。

  第三要分享。事业成就了怎么办呢?不能一切占为已有,一切都独享。如果那样的话,一定是“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既然一切都是大众成就的,那就要大众来分享。这是当今社会需要十分认真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要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

  分享有物质的分享,也有精神的分享。我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分享。我之所以能学习到一点佛法,也是大众成就的。没有大众的成就,我想要学习一点佛法,想在寺院安心修行,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既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分享。

  最后是结缘。做事情和结缘有什么关系呢?之所以能做事,就是因为有缘。结了缘才有缘。缘成就了某一件事,成就了以后就要继续结缘。如果不懂得结缘,往往事情成就了,缘法缘份就断绝了。昨天你帮了我的忙,我的事情成就了,咱们今天就拜拜了。有许多的人,官当起来了,人缘没有了;事业成就了,财发了,人缘没有了。那就是最大的损失。不能这样,要把这个缘源源不断地延续下去,它可以引发延伸其它事业的成就。要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成就了事业继续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做事的八字方针。

  (作者:净慧法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