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追求幸福,就要学会享受生命
(2010-05-15 07:37:53)
标签:
心理学家公式精神世界悦美科恩英国杂谈 |
分类: 原创思想火花 |
一直都在想着,幸福到底是什么?有钱,有名车,有地位,有权势,这些够幸福了吗?从现实生活中看来,这些拥有这些东西看似幸福,却又不坚实。自从看到了阿勋离开CCTV后所写的那篇文章后,我慢慢地感觉到:拥有名车,大房子,管理着一帮人,只能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或是运气好而已,更多的时候仅是表面上拥有了可炫耀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幸福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生命中你曾经爱过的、恨过的人和经验过的所有事情,那才是真正永久属于自己的;也有人说,幸福是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做幸福。还有人说,幸福是平静,是淡泊,是舒坦,是温暖,是知足常乐。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幸福的定义。
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的秘诀在哪里?用公式来量化幸福,或许会给我们追求人生的幸福找到一些窍门。幸福唾手可得,却又不那么简单。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认为,幸福应该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和主动控制心理力量的总和。单从公式来看,幸福的提高首先要有一个富有的老爸,这是遗传素质最直接的体现,但先天的东西我们无法决定,假如是出生在美国、日本或英国等富得发油的国家,拥有幸福的机会就大多了,但如若不幸成长在阿富汗、伊拉克或是非洲,则离幸福就要远些。我们无法决定出身,但却可控后二个幸福因素。生活要富有,婚姻要美满,家庭要幸福,多与朋友相聚,拥有良好的心态,这些主动权都在我们手中。看来对于幸福的获得,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
科恩等多位英国心理学家走访了1千多人后得出一个有关幸福的结论,即幸福与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适应能力和耐力有关,还与自我评价、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欲望有关,更为重要的还是健康、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科恩说:“多数人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后,人们却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其他人更开心。”同时,他还指出:“人应该学会积极享受生命,同时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用什么手段能达到这一目的等等。”从科恩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物质的东西虽然相当重要,但缺少精神方面的支撑,物质再多也会变得庸俗。再成功的人士也需要修炼心灵。怀特也曾经说过:即使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思潮甚嚣尘上的当今世界,也不要放弃追求一份真诚的感情和一种平静坦荡的心境,因为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此。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幸福=效用/欲望。他指出,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要想获得长久的幸福就必须要学会控制欲望,降低期望值,有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综上所述,心理学家与经济学家对幸福的定义或公式,我们可以简单得出幸福与心态有着最为重要的关系,幸福来源于精神世界,来自于自己对幸福的看法。
我心中也有个幸福公式,即幸福=追随我心+活在当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追随我心,是 李开复老师最常说的,用心去体会,跟着心走,这样的幸福才会长久,所有的一切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即便路走错了,遇到了挫折,也怨不了别人,更不会丧失信心;活在当下,阿勋老师所教导的,要如婴儿般去看待、体会当下生活,学会静合悦美,舍弃一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所失,必会有所得;身体健康,是所拥有一切之根本。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都无从谈起。然而健康的身体,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经得住疾病的身体,更多还体现在心态、品行上,要有健康、积极、全面、完整的心态,更要有一颗善良、仁慈和宽容的心;家庭和睦,结过婚的成熟人士,这点应该最能体会得到。家庭在一个有责任心人心中,其所占的份量无物可比。钱再多,官再大,鲜花与掌声再多,那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和睦的家庭,笑容就不会灿烂,幸福就不会长久。
追求幸福,就要学会享受生命,因为人的生命并不算很长,享受生命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关于幸福,我还是最喜欢那句经典对白:什么能带来幸福?那是心灵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