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惠理基金主席谢清海
(2010-04-21 08:28:00)
标签:
财经价值投资基金经理谢清海中国股票 |
分类: 经济管理 |
河之洲点评:在香港,谢清海被誉为亚洲的巴菲特,希望把惠理打造成亚太区金融市场的价值投资圣地。对于每一家被投资公司,都会看它做的生意好不好,有没有前景,经济发展趋势又如何,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行不行,然后会问自己一个问题:真的想做这个公司的股东吗?
◆专访惠理基金主席谢清海◆
■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是香港首家上市的基金公司,近10年来,惠理基金所管理基金的年均复合净回报率尚未低于20%。金融危机期间,欧美系基金纷纷遭遇赎回,惠理基金凭借其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透明维系了大量长期投资者,旗下管理资产即使在去年最坏的四季度仍维持在30亿美元以上,今年9月底管理资产规模已恢复至46亿美元的正常水平。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惠理基金的掌舵者谢清海。
逆向投资的投资策略
在香港,谢清海被誉为“亚洲的巴菲特”,这跟他与股神巴菲特拥有同样的价值投资原则不无关系。谢清海表示,惠理基金20年来始终秉持“自下而上逆向投资”的投资原则。“与按照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行业个股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不同,惠理擅长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因此不会特别关注哪个行业,而是更看重公司本身。”
谢清海表示:“成功运用逆向投资原则需要七项技能。
第一是选择的原创性。中国概念股至少7000只,可分为被低估的、正常估价的和高估的。如今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往往为后两类,而我们关注的被低估的股票大约只有5%的比例;同时,会避开大多投资者研究和关注的大城市,去偏远地区如西部地区,寻找优秀的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另外,不盲目趋同市场走势,在市场好时趋于谨慎,市场差时反而敢于冒险。” 谢清海原创性投资策略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比亚迪,在巴菲特持股比亚迪而吸引众多香港投资者纷纷跟风买入时,谢清海就以6.26亿元的丰厚获利见好就收。
第二是调查研究。谢清海的投资方式与其做记者的经历相关。曾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及《远东经济评论》做财经记者的谢清海,在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就十分擅长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性报道,这些经验成就了谢清海对于投资价值的敏感性。“在选择公司的过程中,我们坚持3Right,有潜力的行业(Right business)、出色的管理层(Right people)以及合适的购买价格(Right price),而这一定需要前期充分的调查研究。”谢清海如是说。“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的价值投资的调研方法,即格雷厄姆和多德的传统调研法。”
第三是做正确的决定。谢清海透露,他的投资错误率达到了33%,占三分之一,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决定是正常的,三分之一的决定是明智的,而这已足够让惠理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截至10月底,旗下旗舰基金惠理价值基金A系列的增幅达69.1%,而此基金从1993年成立迄今的累计涨幅达到惊人的1623.4%,而同期的恒生指数涨幅仅为300.9%。无论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SARS肆虐期间还是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惠利基金在遭遇大批赎回压力的同时,依然能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惠理上半年年报,其管理资产规模净增幅为26%。
第四是交易结构。谢清海在其投资组合中大量运用PIPES(上市公司私募股权融资)方式,目前已通过这种方法持有四五十家在港或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股份,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现在我们基本不在股票市场上买股票,而是和上市公司直接协商以折扣价购买可转换债券等,债券持有人实质上就是公司的股东。”谢清海说,“这有利于我们回归真正的价值核心,我们希望做一个公司的股东,这使我们更关心公司的经营前景和管理层。”
其他三个原则分别为执行、维护和继续调研。
基金公司上市有得有失
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基金公司,当初的上市是迫于还债压力,而谢清海也用“一个严重的错误”来形容当初引进J.H.Whitney等战略投资者的策略。“由于这个错误,我最少损失了10亿美元,”谢清海以后悔的口吻告诉记者,“而我们上市也是为了还清上述战略投资者的债务。”
基金公司的运作方式本属行业机密,而且公开市场融资对以“代客理财”为主业的基金公司而言属于多余,因此基金公司鲜有上市。谢清海在1995年先后引入两家美国私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后来,两家战略投资者通过2007年惠理上市套现了手中大部分的股权,而惠理公司本身并没有在IPO中进行融资。自此,惠理的投资路径和资产变动都已大白天下,成为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参照标准。
但是,谢清海表示,上市对基金公司来说并非一无是处,而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去年金融海啸期间,在众多金融机构失去投资者信任的情况下,惠理基金以透明的财务状况以及投资策略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谢清海表示,客户的信任成功帮助公司业绩在今年年初以来开始稳定增长,期间并没有出现投资者的大批赎回。而今年上半年公司也成功取得36%的基金整体资产加权的骄人业绩,高于同期恒生指数30.4%的涨幅。
打造亚太区价值投资圣地
谢清海毫不掩饰自己的金融帝国梦想:“我们希望把惠理打造成亚太区金融市场的价值投资圣地。由于在资本市场筹集了大量的资本,使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扩张。”
今年11月,美国投资管理公司(AMG)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KH Holdings LLC,共斥资3600万美元购买惠理集团有限公司5%的股权,共计8082.8万股。今年8月,惠理以2235万港元的作价出售旗下全资附属公司盛宝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50%的股权,以借此发展涵盖在港交所上市的H股,红筹股以及民企股的ETF,并将于港交所进行买卖。这一标的最终被中国平安获得。谢清树表示:“与平安合作的目标是希望透过盛宝香港,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海外市场分销交易所买卖基金产品,并能为我们下一步在中国内地以及台湾的扩张奠定战略基础。”
cbn :惠理在业界以价值投资理念闻名,可否具体阐述一下你奉行的价值投资的内涵?
谢清海: 价值投资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愿花太多钱买股票,别人可能会以为投资是在买股票,其实我们是在买生意,做一个公司的股东。对于每一家被投资公司,我们都会看它做的生意好不好,有没有前景,经济发展趋势又如何,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行不行,然后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真的想做这个公司的股东吗?
投资者在买股票时,我认为不应该想着这只股票可不可以炒作,这样想的人绝对不是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人。
坚持价值投资并不容易,需要前期研究。 今年我们考察了2000 家公司,最后决定投资的也只有150 家公司。在这选择过程中,我们坚持 3r ,正确的生意(rightbusiness )、对的管理层(rightpeople) 和对的股票价格(rightprice) 。
cbn :在过去一年,你们也是这么做的吗,成效如何?你们当时投入多少现金,占你们总资产的多大比重?
谢清海:可以这么说,我们是 很好的“ 逆向投资者” 。去年金融危机后,人们都害怕担心了,我们却将钱都放进去投资,做百分之百的投资者,所以现在可以尽享市场复苏的成果。
2008 年10 月市场下跌时,我们基金现金比重是30% ,到今年初降至10% ,6 月份是5% 。你可以从这里看出我们的现金流转。这种方法让我们可以享受复苏成果。所以说,我们是 逆向投资者,市场好时我们谨慎,市场差时我们勇敢。
坦率地说,去年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惠理基金同样未能幸免。不过,在经受了回报下跌以及随后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犹豫不决的考验之后,公司在今年的市场复苏中发现了机会。我们目前最新数据是85%~100% 的回报率。
2008 年后,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丧失,很多基金特别是小型基金受到严重打击。那时我的公司却受益于上市,因为我们是 最透明的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训练新一代基金经理,我们用5 年时间内部训练基金经理其实是在进行 人格测试 ,我们投入很多资源在人才培训上。
我们基金过往10 年的复合年均净回报是20.5% 。
cbn :你刚才提到 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性 ,那你认为全球经济前景如何?
谢清海:前景并不好。 我认为在未来 3~5 年会有第二次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政府特别是美国的印钱、零息政策等救市计划, 即使是中国的高增长也只是因为刺激政策。我认为这种势头可能会持续6 个月到1 至2 年,但迟早会下滑。 现在市场上现金流动量很大,很多投资者也确实有钱,我们在等待他们出现。 总的来说,我认为短期是牛市,中期是熊市。
“ 自下而上” 的操作手法
cbn :你主要采用“ 由下而上” 的投资策略,具体来说有哪些步骤?
谢清海: “ 由下而上” 的选股策略 我坚持用了20 年,经验证明它确实有效。做惠理的基金经理需要有 七项技能 ,这些技能都是与我们的“ 由下而上” 步骤相关。
第一是原创性。中国概念股至少7000 只,我将它们分为被低估的、正常估价的和高估的。如今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往往是属于后两类,而我只关注第一类,可能只有5% 的比例,我们要找到这些股票。这些被低估的股票往往是公司本身出现问题。 比如台湾股市的股票和中国移动。
第二是调查研究。 我们使用的是 传统的价值投资的调研方法,即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 )和多德(daviddodd )的传统调研法。
第三是做决定。做决定听起来简单,其实很难。训练做决定的能力可以玩扑克牌、围棋、中国象棋、21 点。 我本人最强的地方就是原创性和做决定。
第四是交易结构。 现在我们基本不在股票市场上买股票,而是直接和公司协商,买 可转换债券 等, 在美国叫做pipes (私募股权融资的一种) 。 价值债券持有人实质上是股东 ,有四五十家在港或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我们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持有股份。在股市一单单买太麻烦,通常我们和公司协商用折扣价买到股份。这也是人际技巧,人们一般通过股票经纪买,而我们直接和上市公司老板商议。
第五是执行。 一般是专业交易员进行,我想说的是,如今我们年轻的基金经理一般不具体做交易执行业务了,现在我们有三四位专业全职交易员来做这项工作。但其实我们这一批人,特别是我自己,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股市交易中,专业交易员知道最好买卖的时间。比如 (香港市场)每天收市前最后10 分钟是价值最“ 真实的一刻” ,其次是早上开市10 点钟、中午12:30 和下午2:30 ,其他时间并不重要,买家和卖家大家都在进行伪装,试探市场反应。
第六是维护。继续调研、分析和关注选中的公司,关心“ 成长中的宝贝” 。
第七是退出。 老实说,作为价值投资者,我在何时退市上做得不好,一般是太早退出,正如我们之前有项投资,一切都很完美,直到退出那一刻,虽然现在看退早了,但是其实也赚了不少。
cbn :你们团队在上述七项投资策略的表现如何?
谢清海:我们在第二项研究无疑是做得最好的,可以打a ;第四项稍弱些,我打c ,其他都可以算得上b 以上。
其实就我个人总结来说,我过往的所有投资决策,错误率是33% 。也就是说我这一生所做的投资决定,有三分之一是错的。我们现在含我在内,有6 位最重要的有买卖执行权的基金经理,每个人风格不同,但是都在 实行价值投资 。以前只是我一个人,选的股都是低市盈率和简单的公司。现在其他5 位基金经理和我的风格不完全一样,但是我们都是用上面的7 项技能。
寻找被低估的中国股票
cbn :你们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被低估的股票,具体谈谈现阶段怎么操作呢?
谢清海: 最好的地方是b 股,还有台湾股市,它还没有完全从股灾中恢复。
我们目前更重视中国中部地区的公司,比如我近期考察了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新疆。在沿海或者大城市,已经有太多聪明人寻找投资机会,比如你去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确是有大量的好公司,但是有关的研究和关注的投资者也已经很多了,你可能不是第一家。而去中部城市,理论上我可能能成为第一个找到机会的人。
同时我也愿意买 中小型市值企业股 ,因为 有更多机会得到好的价钱 。
最后,也是一种对冲方法,我们的基金会选择黄金和石油以及煤炭类公司。选择石油能源和煤炭,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长期来看,能源与商品从来都是紧缺的物资,所以我们长线持有石油类公司。而对于黄金,我们从2000 年开始就一直长期保持5% 的资金投资在黄金实物,以备万一。
cbn :想问一下,为什么这么看好中国?有哪些行业是你们看好的?
谢清海: 和其他海外基金经理一样,我相信人民币一定会升值,长期持有人民币最好的方法是持有这些使用人民币的公司。因为其他人民币相关产品已非常昂贵。
中国政府和银行还是有很强的储备,包括信贷还是会很强。 虽然对全世界我感到悲观,但对中国就相对乐观。我特别喜欢高股息收息率的中国股票。
和自上而下的方法不同的是,我们不是按 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行业个股的方式选股 ,当然我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选股方式,只是我自己并不擅长,我擅长的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并不会特别关注哪个行业,而是看重具体的公司本身。
cbn :中国的房地产呢,你们也看好吗?许多境外投资者把房地产看作是博人民币升值的工具。
谢清海:我的一位基金经理专注于中国房产,他认为市况还是很好。他认为基本面是好的,在中国房贷低,人们仍能买得起楼。而房产供应也降下来了,比如深圳,之前有两年半的空房都积压没有卖出去,我们当时很惊讶,认为根本没有需求,但情况短时间就逆转了,现在深圳地产市场只有6 个月的库存。
而热钱也仍将不断进入中国,热钱必须找地方去,那房产就是好去处。 政府可能会防止房价再上升,但房产价钱一定不会跌,否则会引起太多社会的不稳定。热钱一定还会持续来,直到人民币升值为止。这是一种单边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谁不会进来呢?
谢清海简介: 谢清海,二十多年前只身从马来西亚来到香港,曾于《亚洲华尔街日报》及《远东经济评论》担任财经记者,专注东亚及东南亚市场的商业及财经新闻。之后任职于香港morgangrenfell 集团,并于1989 年创立并领导该公司的香港股票研究部门,进行 坐盘交易 。1993 年与叶维义共同创办惠理基金,开始一直担任公司的投资总监,后兼任董事总经理一职,掌管公司的业务及企业活动。作为亚洲区的 价值投资 先驱之一,谢清海被称为“ 亚洲巴菲特” 、“ 香港王牌基金经理”
(作者: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