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旅】心灵的平静,才是最大的幸福
(2010-03-14 20:50:50)
标签:
《道德情操论》拯救亚当·斯密道德行为文化 |
分类: 原创思想火花 |
——读《拯救亚当·斯密》所思
即使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思潮甚嚣尘上的当今世界,也不要放弃追求一份真诚的感情和一种平静坦荡的心境,因为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此。
——乔纳森·怀特
《拯救亚当·斯密》,这是一部学术性相对较强的书,虽说以小说的形式写,其中许多地方采用了冷幽默,笑语连篇,但记得我的一个朋友说过,学习有关斯密的文章都是脑力振荡,难懂,孤寂,甚至不知所云。不过,这书看后还可以,学术性倒不是很浓,能更深了解到斯密的另一面,对斯密的了解更加全面。书中特别突出的就是他的另一篇被人忽视但对他来说相当重要的书——《道德情操论》。
经济学书本介绍,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是一个著名学者,也是一名政治家、谋略家,虽然已逝世200多年,但他关于市场的最深刻的见解,来自于《国富论》中最著名的那句:“看不见的手” ,即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观点,由市场来决定,鼓励人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想建立一种通过市场强盛的约束力把非理性行为转化为社会道德行为,并使之与社会公共机制相符合。
读《拯救亚当·斯密》,让我也看到了《道德情操论》不为人知的那些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又都相当重要,还原了斯密的真实面孔。
有关人性及道德情操方面,社会中的人经常因某种私利绕道而行。斯密说,人性是有缺陷的,深处是有阴影的,人性的善恶程度不一,在市中“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力量,道德情操的力量也应发挥正面作用,这是社会正常运转所不可或缺。
谨慎、仁爱、公正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引导我们去深思生命的真正意义。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但这个人的本性中仍然会有一些原则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并分享到他们的幸福,尽管除了为他们的幸福而感到喜悦之外,他不会有其它收获。而对于个人来说,美德在于谨慎和克制,因为人们在寻找个人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克制才是最优方式。极度的自私自利反而会招致别人的反对,最后被淘汰出局。但是他要挤掉或击败他的对手,观众说不会再迁就他,因为这违背了公平竟争的原则。
关于员工道德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值得借鉴。在你没有树立正确的员工道德之前,是不可能逐渐向其灌输正确的顾客服务道德观念的,只有对内负责,才能做到对外负责。 顾客的服务和利益的追求只是达到这一抱负的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这个观点也得到现在许多大公司的认可,并应用在公司中而得到验证。
关于财富方面,追求财富也是一种价值体现。他认为,富人的快乐在于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优越感,而这些与良心难以相容。同时,认为钱并不是他的成功目标,而仅仅是他成功的衡量标准。在他的眼中,财富是必要的,财富值得被喜欢,但不应该被狂热的追求。在追求财富、名誉的比赛中,可以绷紧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竭尽全力地跑在对手的最前头。但追求财富的人们经常抛弃正途,走上邪路。不幸的是,通向这边的路和通向另一边的路,有时方向完全相反。其中书中还有一句名言:在产生人类真正的幸福的因素中,穷人没有在任何方面低人一等。那些在路边晒太阳的乞丐,拥有国王们奋斗终生也无法获得的安逸。
要成功就必须有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更高的理想和抱负。然而,给我最大启发的还是那句经典对白:
——什么能带来幸福?
——那是心灵的平静。
- (2008-10-10 16:15:12)
- (2010-02-10 23:58:54)
- (2010-02-18 13:36:36)
- (2010-02-26 17: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