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还是积累?
(2010-01-16 09:23:38)
标签:
哲理神秀自性小聪明慧能文化 |
分类: 心灵励志 |
来自于:旅程无限
曾经听过一个讲座,讲师问大家“人之初,性本。。。。”。有的回答“性本善”,有的回答“性本恶”,而讲师出人意料地回答:“性本懒!”。他指出中国人总是懒于思考、懒于行动,总是寄希望于速成班、临阵磨枪这样的小聪明。偶而一两次的小聪明可能会带给你成功的感觉,但它就好象麻醉药一样让你迷失。
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任何事物,如果盯着它看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节会慢慢浮现,并且越来越清晰。只有专心许久才有能力真正关注细节,而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了成败。
“大树一株”举了慧能祖师的例子来强调“顿悟”的重要性与可能性,关于这点,我曾经在《记录时间日志与活在当下》谈到慧能与神秀的那段故事:“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接引众生,每个人的根器见识都不同,可选不同的法门作舟楫,大部分人的根器都是需渐修而非顿悟的,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在学佛的初级乃至中级阶段,神秀的渐修法门是非常适用的。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可惜沾染了太多的灰尘,用GTD的方式把灰尘除去,镜子将变得洁净,这样经常的擦拭和观照,镜子就永远是镜子,可保持永远清明澄净圆满自如的心境。”
我想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想用顿悟的方法参透道理、掌握技巧是不可能的,还是务实地、理性地承认人性的弱点,放弃速成的想法,从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这样的简单小事做起,不断积累对时间及时间管理的认识,最终达到参透时间、参透人生的境界。
关于如何积累,李笑来曾经分享过这样的文字,我感觉用在这里也是很贴切的:就算智商是天生的,智慧却肯定是可以积累的。说一个人充满智慧或者非常睿智,往往本质上是因为此人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经验,对于人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可供使用的解决方案。所以,睿智的人总是可以轻松解决各种问题,完美处理各种麻烦,于是,这样的人肯定要比那些一遇到问题就很苦恼、一遇到麻烦就束手无策的人快乐得多。
积累经验大抵上有以下三个途径。一个人积累经验首先是通过自省。一个人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错误认清自己。所谓的成长,往往首先指的就是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获得经验,从而在将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每个人都有缺点,所以,每个人都会苦恼地发现自己经常犯相同的错误,所谓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过,也不必因此过于烦恼,因为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甚至有些错误,犯了就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比如,你总是忘在在睡觉之前把电脑关掉。
然而,有些错误却是不应该再犯的,例如,浪费时间。一旦你意识到你刚刚犯了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为此懊恼却大可不必,因为懊恼、后悔从来都不解决问题。真正有意义的时间投资是这个:拿出纸笔,记录你的错误——分析你犯错的原因,尝试着找出将来避免这个错误的方法。这里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把刚刚这些思考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温习并整理。如果,你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竟然有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他们在他们的整个人生过程中,甚至连自省都没有学会。他们甚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算承认,其解决方案不过是给自己寻找无数的借口而已。
最后,积累经验的更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通过观察周遭积累经验毕竟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你自己认识的人不会无限多,你所存在的生活空间实际上比较狭小。而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地域的人所记录的经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文化中的人所记录的经验,甚至可以“看”到历史上各个阶段中的人作记录的经验。大量阅读,是最容易让一个人进入“心平气和”状态的一种方法——因为,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大部分难题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面对的,而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早就面临过相同的问题;最令人高兴的是,往往在不同的书中你可以“看”到早就有很多的解决方案了!
我觉得把时间花费在积累经验上是最划算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