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我的好书标准

(2009-12-24 08:04:58)
标签:

zt

好书

启发

叙述方式

读书体会

文化

分类: 读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548eb0100fs31.html

 

我喜爱看书,而且能大量看书,还能写点书,所以经常遇到其他年轻朋友请教我如何选择好书,我通常的答案是开卷有益,尤其是青少年,你如果用心阅读,哪怕你能发现一本书的不好处,一本书的错别字,一本书遗漏的观点,这都是有好处的。现下的书市上有很多书商攒的书,它的特点是结合现在一个大时髦,一下子就搜罗一堆的信息,编出一本厚厚的书,这类书的特点就是快,就是跟时势很近,但是逻辑体例很无序,就是那样的书,至少把某个主题的信息做了集中的编篡,粗粗一看,对于你理解与掌握眼下热点也不无好处,所以我要能手边抓到就往往也能快速一看——你读就是比不读好吧。

 

  但就我自己切身而论,我觉得好书的标准是那书本身能激发与刺激我的灵感,能让我的思想更有衍发与生产的能力。比如我读吴晓波的书《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我能在读的过程中写下四五篇文章,而且在后来写的其他文章中屡屡引用他所考据出来的一些史实。我读陈志武教授写的《24堂财富课》时,我在读后的三个小时内写了四篇文章。这些文章往往与书中的某个观点相关而发挥开来,或者专门为加强与解读书中的某个引人入胜的描述而起——比如在陈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提到家人与陌生人的关系的时候,我写出了《血亲与友谊》和《家世:龙生龙凤生凤》两文,观点与原书有关联,但有很大距离,或者着眼点有很大差异。我把这样的效果叫启发。

 

  一本书,能够让人看后明白一点它在说啥,那是一本合格的书;一本书能让人饶有风趣地读完,掌握其基本意思,那就是好书;而如果一本书能启发人思考,让人由此而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产生了新角度,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具有开发能力的上好的书。这样的功效是怎么来的呢?一是搜集资料与依据的扎实;二是洞察角度的独特,而且更多来自有感而发;三是知识面整合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四是叙述方式的趣味与自然。我自己的阅读是喜欢生涩与通俗兼备的,所以我对于哲学类与漫谈类两类文字都有爱好,而比较来说新知面广泛的通俗类读物更让我有启发的作用。坦率地说,在我到目前为止多达一千多万字的写作中,60-70%的文字来自于读书时候受到的启发,它们就像是激活我内在心智资源的钥匙,也是我对新书不绝的期待的动力。其实我们不知道好书在哪里,但好书真的在那里,你一眼下去是可以找到感觉的。请用勤奋的眼神去感觉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好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