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罗城古镇犍为船形街旅游小长假 |
分类: 震旦本纪(内篇) |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o9Ex1e.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YL4bef.jpg
这次清明,想着的是去乐山,走走竹海,看看桫椤。但是川西竹海的基础设施比较差,我们的车不好进到深处。傍晚回到犍为之后,我和老鱼合计着还有什么地方能去。老鱼说,四川的确是不出名的景区基础设施都比较差,所以还是要挑著名的好。那就去罗城吧,罗城是个著名的古镇,出名得早,离犍为县城也近,就算是山路,一个小时也到了。晚饭就在那里解决,顺便逛逛老街,就这么定了。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YnsldK.jpg
很多古镇的名字虽然有了上千年,但留下来的,多是明清的建制,偶尔会保留下来唐宋金元的地标建筑,如戏台,如佛寺。学城规的不打诳语,因此“千年古镇”在业界看来只是噱头。随着“美丽乡村”,“乡愁经济”,“古镇保护”等政策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各个古镇也陷入了焦虑之中——怎么才能打出自己的特色?什么才是最出彩的标志?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OVxQ4c.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FAVaWG.jpg
罗城在乐山犍为县的东北,距离县城30公里,与县城中间还有个定文镇,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罗城的特色在于“船形街”,即主街为船形结构,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是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是篙竿,灵官庙右侧长的过街楼(已毁)是船舵。据说1983年广交会上,西南建筑设计院展出了空中俯拍到的罗城“船形街”图形,不久,由日本、泰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者组成的澳大利亚“中国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24公里处的洛克斯市,投资建设以罗城“船形街”为母本的“中国城”。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yeatqG.jpg故事很好听,然而真的搜遍整个澳大利亚,只有悉尼有个“岩石区”Rocks,墨尔本周边L和R开头的市都罕见,更不用提符合“洛克斯”发音的了。这个故事,也仅见于形容罗城的中文文献。本来可能是建筑展上的一个文献,之后被用于新的建设和研究,是业内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早期普通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认识就是新城建设,如果古镇的原型被外国人看中然后山寨了一个,自然是了不得的事情。不过这也并非严重的问题,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每个地方的神话传说,不也都是这么一代代编排出来的么?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jjRh7g.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flTt41.jpg
确实,走在船形街(古称凉厅街)上,会觉得街道的形制很特别。首先是沿街的挑檐非常宽,从街面上数第二根柱不落地,由第一根和第三根柱承重,开敞空间几乎占到整个屋子长度的一半,下面全是茶馆,晚上坐满了30岁以上的人,还不仅是大叔大妈。其次就是街道的放宽与收窄了,如果仅仅是为了贸易或者喝茶,是完全不需要这样大费周章的。那么,船形街为什么要做成船形呢?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EnB6nQ.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gwZ3qo.jpg
直到看到了街中间最宽的戏台,面朝街尽头的庙,才觉出里面有趣的地方来。按照汉族的习俗,庙的对面是戏台,唱戏是为了娱神,其实也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空间。在北方的村里,戏台前面一般是方形的广场,但是四川盆地丘陵起伏,未必能做出那样的广场出来,于是就把街道的宽度改变了,方便人们集会。在节庆的日子里,人们拜完了神,转过头来,挤在道路中间,或者坐在两边的穿廊下喝茶,看戏,就是古代最常见的乡村娱乐了。
那么,戏台的“背面”是做什么用的呢?背面的部分,街道有了高差,最开始还是茶馆,但是到了后面,就变成了……网吧!这样,年轻人占据了戏台背面的半条街,成年人占据了戏台正面的半条街,自然地按照功能“分区”,互不干涉,也是颇有意思的事情。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xQImXy.jpg
既然有庙有戏台,说明汉族还是主体。而且,有戏台就必须有戏曲,而戏曲最早自然要追到“元曲”、“昆曲”那边,还说明了村镇已经有非贸易街道的公共空间存在了。这就挑明了罗城一定是明朝中后期才建的,那时候旧大陆能数出来的国家都有了戏剧,人家有莎士比亚,我们有汤显祖,全球化已然静悄悄地开始。古镇建得“不够早”,才不是能够衡量“好看”与否的变量。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KRibqz.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qMGG1b.jpg
罗城始建于始建于明崇桢元年( 1628)。但与四川很多镇不同,罗城不靠河,而是几乎位于分水岭上——当然这边的分水岭也不陡峭——因此它的建镇目的显然不好说仅仅是为了沟通两个县的贸易。在传统商业社会的明朝,镇建设起来不是为了贸易,那还有就是为了军事咯!罗城古镇地处边陲,是嘉定府(大致是现在眉山、乐山和自贡)正中间,明清两代均是屯兵制夷的“军事铺”,故早期又称“罗城铺”,镇西的营盘山就是当年的屯兵之地。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q0TkwA.jpg
四川贸易的黄金时期其实并非宋明,而是清末民初,当以陆路运输为主的成都成为“帝都”,水路运输为主并且开埠的重庆成为“魔都”之后,四个“川”的水运才正式被全方面打开,各条贸易支线也活络开来,形成了密而复杂的物流网络。由于乐山的地下资源丰富,盛产煤、盐、铁等矿物,吸引了上至成都、西至凉山,南至宜宾、泸州的客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客商终年络绎不绝,罗城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0FoxzN.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b4eUBU.jpg
后来,船形街不够用了,因此又平行地扩出一条“新街”来——对的,街名就叫新街,两边依然木门板林立,但建筑风格已经到了近代,不再用穿斗式木结构,而是砖石的剪力墙+柱承重,零星有些木结构了。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XMET4P.jpg
http://pic4.40017.cn/com/youji/2016/04/07/12/AXG6gx.jpg
盆地里,又是工业城市,多雨的清明,晚上居然能够看到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