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植物园团城演武厅碉楼北京大雪旅游 |
分类: 震旦本纪(内篇) |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DEN6cw.jpg设为封面
前一段时间,北京和上海一样,都是下雨下得快长蘑菇,一个月不见太阳了。但是北京还是有好处的,那就是降水有B计划,不下雨的话,还可以改下雪。但是上海的雪,就要晚很多,甚至,干脆就没有。
连着看了一个月阴雨天,果真,快得抑郁症了。而上海的阴天还要持续,直到12月。人已疯。
哪怕看雪也是好的。于是到处搜哪里可以看到大雪。东北是可以,但是,雪下得太大了,会有飞机吗?呵呵。所以只能折中,火车能到,天气预报又笃定大雪,甚至还精确到了几点几分。好,那就回北京了。月底是淡季,一直淡到新年,不怕没票。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OYYbKf.jpg
早晨7点半到南站,8点开始下大雪,也差不多那时候到家。然后捯饬一下,直奔植物园。4号线上全是老法师和老模特,齐刷刷地奔向颐和园。之前的天气预报是北京暴雪预警,希望大家都减少出门,于是人们欢呼,然后全去西山了……
北京的平原地区与上海差不多大,剩下一半全是山。有山,就开了外挂,不仅是文化交界地区的异域感,还有,就是可以任意地休闲。地铁已经快修到山脚下了,海淀区也从来不怕雪大没公交(昌平延庆门头沟的确停了好几班车),方便得很。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yKVGYz.jpg
植物园就在山脚下,被一条路分成两个部分,我们叫“南园”和“北园”。原来只有南园,就是中科院的苗圃,逛的人太多,研究院受不了了,才在卧佛寺前又圈了块地作为景区开放,就是北园。北园重游览,南园重研究,两边都好玩,但我小时候只认北园。有一次周末爸妈带去南园,我气愤了半天,觉得自己被耍了。但是最后依然玩得很高兴。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A4Czyh.jpg
这回去的是北园,但是重点不在温室什么的,而是东南角。东南角有个大湖,原先只是普通的水系,没有开得很大,我小的时候这半截还没开发,因此很是荒凉。小时候春游,有一次,老师失心疯地将我们带到了这边,没有温室,没有游乐场,只有三座碉楼,诡异地立在山前,恐怖片或者惊悚片一般的感觉。我们当时3个班玩抢阵地的游戏,大家先“扫雷”,翻到了足够多的预设的纸片,才有资格去“抢碉堡”(后面的红旗)。结果我们班和2班同时去抢红旗,2班的人围着红旗不让别的班动手,结果赢了,我们就跟他们吵架。回来跟爸妈讲这段,我妈第一反应是——植物园里怎么可能有碉楼这种打仗用的东西?!我爸的第一反应是——你们不是去植物园了吗,怎么跑到碉楼那边去了?!
在北园还没有整治碉楼这边的时候,我讲到这段经历,谁都不信。到了最后,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记忆起来。后来东南角开放了,我们又去了北园,才发现,原来我之前讲的,都是真的。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oJTfU3.jpg
北园是有碉楼的,之前我的印象里是3个,没错,就是3个。碉楼是打仗用的,这话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是演习用的。小时候都觉得碉楼很像地雷战的外景地,那是不对的,不是地雷战的外景地,是金川的外景地——对的,就是四川的那个金川,羌族碉楼,1:1的模型。但这不是万恶的电影导演盖的,是乾隆盖的。乾隆打金川之前的演习,为了打碉楼,还特别组建了一个特种部队,就是云梯/西山健锐营的前身。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eUVTLm.jpg
乾隆十二年,四川省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侵夺邻部,挑起事端。十三年,乾隆派征苗有功的张广泗前往镇压。但是土司凭借当地特有的石碉建筑进行抵抗,加之张广泗用人不当,指挥失度,死伤惨重。乾隆认为“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薄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因此,“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飞之士以习之。”碉楼是藏族和羌族的战俘设计的。健锐营于乾隆十四年组建后,设置了一套军政系统进行管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ih5lAT.jpg
云梯部队的人数,《前记》中称“未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但事实上,第一批云梯兵只有300名。乾隆十三年上谕“可于八旗前锋护军内,上三旗每旗派五十人,下五旗每旗派三十人,择其少壮勇健者,演习云梯,以备选用。”后又发上谕“现今虽于八旗前锋护军内挑兵一千名操演云梯,但为数尚少,著再择汉仗好者,合为二千之数。”傅恒于十三年十二月抵达军营,十四年正月莎罗奔就出降,此时除了先行抵达的300名云梯兵及傅恒随行所带将士,大部分云梯兵还在路途上。而且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的结束,主要是由于大兵压境,莎罗奔自知再难抵抗,乾隆也因国力难继,想及早脱身。
不过按照“高大全”的性格,在战役结束后,还得大摆庆功宴,犒赏有功将士。不仅如此,还得亲自撰文表彰云梯兵的功劳,而且在相距不远的地方树立两通碑文完全相同的石碑,分别立于实胜寺和实胜寺碑亭内。
简直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yNmK2M.jpg
Hold住皮草,全得靠大脸。这个帽子我曾经借给过福建和台湾的同学,一个完全hold不住,一个只能卡哇伊,戏路太窄。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7JuxRf.jpg
雪下得跟雨一般。这回是湿雪,不是雪花,而是味精一样的六棱柱。后来把相机速度调快,iso调高,才拍出了鹅毛大雪的感觉。
从金川回军之后,特种部队就驻扎在西山,即《前记》中“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一方面是因为西山地区的训练场地大,而且地形地貌和金川地区相似,“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更为重要的是,从雍正(圆明园)开始,西郊一带就成为政治中心之一。在此驻扎部队对防卫具有重要的作用。健锐营的训练科目在云梯部队时期已有(鸟枪)射击。正式组建后,据《清会典》载,先后有云梯攻城、设计、骑射(箭)、摔跤、舞鞭、舞刀、抬枪,并在昆明湖操演水战,健锐营的编制也在不断扩充。部队的练习场(演武厅),就是东南2公里外的那个团城。
现在网上还能看到拍卖云梯部队的花名册,不过除了什么“步枪”、“马枪”等专有名词是汉字之外,剩下的没几个人能看懂,只能查字典(不过多是人名啦,查了也不知道谁是谁)。前一阵大象工会还出了篇文,“你以为宫里真说汉语写汉字啊”。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cRhQeH.jpg
三座碉楼里,有两座可以近身,但有一座变成了黄叶村的附属品(不是这个,是前面那个)。
1971年4月4日,住在海淀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房屋的北京27中退休老师舒成勋的夫人在搬动旧家具时偶然间碰掉了西墙上的一块墙皮,她发现墙皮里面还有墙皮,而令人吃惊的是,里面墙皮上分明有一些被外面墙皮精心保护起来的文字,就像是敦煌石窟里面被精心掩藏起来的经书一样。慢慢揭开来看,发现这些文字或行或草,或竖或横,或呈扇面,或呈菱形,看似随意为之,又似刻意保护,似乎有什么重大秘密隐藏于其中。舒成勋老师外出回家后,看到上边的文字上有“远富近贫,以礼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有月无花恨茫茫,有花无月恨转长”等诗句以及“拙笔学书”等字样,马上联想到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于是马上报告了北京市文物局,于是立刻轰动了整个红学界。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6ibuRR.jpg
虽然至今仍有一些执着的红学家认为这里是不是曹雪芹在西山的最后居住地,还缺少直接明显的证据,还有许多疑问,但大多数红学家们还是一致认可了这个地方,因为曹公留下的遗迹实在是太少了,人们宁可信其有。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sIf3TG.jpg
是的,搬迁之前这里的村子叫正白旗。团城下面的村子叫红旗村,都是兵营。“邻里中心”就在南植对面(路西),八旗学校就是现在的香山小学,在正黄旗的村里。兵营就在山脚下铺开,一个旗根据人口占据1~3个村子。如果现在在地图网站输入八旗的名字,大部分还能定位到具体在香山的哪一片。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RdEccv.jpg
前面说了,碉楼是1:1模型。但是是实心的,窗户也是封死的,进不去。我没去过金川或者汶川,所以也不知道材质cos得有多像。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lkcDEO.jpg
正白旗村已经拆了,年底或明年初巴沟到香山的轻轨要动工,同时还要修西山隧道,植物园外的四王府(村)和镶白旗村(写成厢白旗)也拆了不少。那里据说原称死王府,是明代皇室婴幼儿夭折埋葬之处。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云:“西山陵坟,景皇陵、皇太子坟、王坟、公主坟,各有掌府官一员,佥书十余员。以供洒扫、看守香火,凡有祭祀,即本处掌府官行礼。”而四王府之名最早见于《五城寺院册》,“三教寺在四王府南”说明是在清乾隆年间始称“四王府”。周肇祥《琉璃厂杂记》中云:“由金山口沿山抵此,明代有府二十余。如四王府、忻王府、雍王府、申王府、皆诸诸王葬所。”民国二十一年(1932)《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也称“四王府”。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SUXOz7.jpg
雪越来越大了,落在伞上,不是六角形的雪花,而是六棱柱,就像味精一般——太形象,就不用文雅的词来形容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P3hWEn.jpg
湖的南边,按照植物园的景观配置,主要是表现秋冬的景象。因此路上种了很多金银木(忍冬),忍冬科科长,但我妈总说那是冬青,我说冬青是冬青科的,长三角多,北京太冷了没有。
冬青的弟弟叫构骨,叶子是爪子形状的,是圣诞节常见的配饰。冬青和构骨的果实也是小红球,但是是硬的,不是浆果。很多有关圣诞节花环的形象,都是小红球和长成刺刺的叶子,卵圆形的是冬青,四个爪的是构骨,跟忍冬没关系。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qhpm6u.jpg
在大雪里面一衬,就变成了一条条的样子。
然后出门,吃了个煎饼,再去团城。团城的位置在南植那站和红旗村那站的正中间,离植物园不到2公里,坐车不坐车都膈应。
PS如果不去温室卧佛寺什么的话,植物园5块钱随便玩,因为早晨锻炼的多,没法像景区那样收门票。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JVJOSG.jpg
北京貌似有好几个团城,应该不止两个。但最著名的是北海那个,已然垄断了“团城”这个词的解释权。香山这个也叫团城,但是要加上“演武厅”几个字。免费进,但是要登记一下证件,没证件,背一下身份证号也行。我不知道本地出门不带证件是不是全国人民的习惯,反正跟我一起进去的人,也都是海淀的,也都不带证,还有人叽歪说,我小时候来随便进啊。
嗯,我大约10年前来过,也是随便进的。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BnP4Dy.jpg
这片地区的主要建筑为团城、演武厅、东西朝房(已毁)、西城楼门、碑亭、放马黄城(已毁)等。实际上,团城是团城,演武厅是演武厅。演武厅在团城南侧,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方有月台,乾隆曾在此检阅八旗军队。厅南为演兵场,现辟为果园。东西朝房里是有关演武厅历史沿革及健锐营创立始末的展厅,有武器和邮政系统的展览,还有郎世宁为乾隆画的肖像。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ih61H4.jpg
团城的背面。团城为环形城堡式建筑,其外有护城河围绕,跨河与城门相对筑有两座汉白玉石桥。城堡南北各辟城门一座,北门门额为“志喻金汤”,南门门额为“威宣壁垒”。城年为 1800平方米的圆形空场,东、西城垣各有一条马道通达城顶。团城始建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所以,前后门上都有乾隆的面条体题字。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YbbavB.jpg
这个才是演武厅。背后有一道门通到空空如也的城里。我背后挡住的是西城楼门,因立面呈梯形,故而又称“梯子楼”。它的正中央是个拱券门洞,两侧有台阶通达顶部,是演练时的指挥台。由于是就地取材,所以看上去很假……
原本团城的南边还有7座碉楼的,不光有碉楼,还有训练用的城墙,可惜都在50年代的时候毁掉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1/23/22/bKCgpy.jpg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