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泽> 穿过记忆的碎片

标签:
常州文化产业咖啡兰泽stijlpickwik |
分类: 荼蘼时代 |
@番茄罗勒叶 @兰泽Stijl 广告出炉啦!
昨天很幸运找到了一个整租的房间,房东是设计院的大婶,与雪米的年龄差不多,她女儿跟我的年龄差不多,为了还贷而租房,所以很挑剔,但是见到我之后觉得很有眼缘,于是我就租下了。这样就可以做饭、画画、种菜(花)、憋稿子了。由于房间被打通了,就很容易让我想起来我在荷兰住的那个房间,一整面墙都是玻璃(当然,还是有窗台的),夏天的下午,可以傻傻地望着天空;厨房朝西,夏天放学赶在超市关门之前买一公斤黑色的樱桃,一直吃到日落,就当晚饭了。还有很多典故,如我们自己的“生态农场”——阳台被鸽子占了于是我们报复性地偷蛋,学飞的小鸽子撞窗玻璃上了,打老鼠,会开冰箱门偷鸡然后还学会了关上门的猫,什么的,就差个地方怀旧了。
店是露易丝张的朋友开的,他在荷兰呆了6年。我在上海落定之后去常州玩,于是就过去坐,顺便画了张画,在@番茄罗勒叶 的微博上,就是店的招牌,但是被顾花轮(露易丝张老公)删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荷兰的概念画,所以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因为我们的荷兰,未必就是别人说的荷兰。我们的荷兰,也有鞋,也有青花瓷,也有伦勃朗、梵高和维米尔,也有大窗户,不过,也许还有更多没在那里居住过的人不知道的角落。
比如,我们会说他们“一帮偷窥的怪蜀黍”……
露易丝张家里的画也贡献出来了。今天早晨还在想,等到血脂高来视察的时候少不了给我带东西,粉笔是一定要带来的,但是我画什么?!现在有了目标了,就画偶们村吧。
此荷兰非彼荷兰。也许高桥镇的荷兰才是人们心目中的荷兰,但是这里,却的确是荷兰混混们的荷兰。
我们的荷兰,是被啤酒泡大但是又不能持酒上街喝的荷兰。
我们的荷兰,是非常闹腾的荷兰。08欧洲杯时,火车上的免费报纸用了一个跨版来教育“丑陋的荷兰人”,还有漫画,不要裸奔,不要在人家的湖里撒尿(因为奥地利的湖光山色,你明白的),不要在看台上耍流氓,等等等等。
还有莱顿Oud Leyden那脸盆一样大的大饼(煎饼),不过露易丝张大概没试过。我怎么着也算半个莱顿的老混混。
这边还有茶和奶酪,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从这里买了带回去。茶的话,一般会买Pickwik(好像是这么拼),夏天泡洋甘菊,气味可以充满整个屋子,冬天贼冷又死活不愿意开暖气的时候泡Rooibos,一杯一杯泡,一趟一趟去厕所,权当写论文的时候休息眼睛。奶酪的话,我专门写过《奶酪本纪》,这边就不用讨论了。最后我在这里买了块胡椒的。
水杯后面就是我画的黑板,可惜这角度,什么都看不见。我的故事是,在举办欧洲杯的时候,路灯上一般会被缠上一串荷兰和橘子皮的三角旗。路灯旁边要么是野地,要么是人家的院子,总之会长灌木的,我们也去偷过别人的悬钩子(荷兰的悬钩子算是爬山虎一类的野果)。由于是欧洲杯,所以造的垃圾特别多,还要有超级大的垃圾袋和垃圾桶。最后还要放上猫。我们遇到的猫都是神猫,有给主人(我老师,一个70岁的老太太)进贡半只老鼠的,有打开冰箱门偷鸡被训了于是下次偷鸡时学会了关冰箱门的,有跑到垃圾堆里和地下室找猫粮然后还会说hello的,有在床垫上跳摇摆舞的(床垫是软的)……
如果把这些怀旧的因素都抛开的话,还会剩下什么?
我在想,能解答这个问题的咖啡馆,才是好的咖啡馆。
宁静而不悲哀。
我的兴趣点跟很多人不同,所以基本我喜欢的都是奇怪的事情,比如我不喜欢小桥流水这件事。但是打铁的(前同事,美编)说她喜欢看到别人的生活,因为看得越多,越觉得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一阵,我很怀疑是不是我和中产阶级的共同点其实是对特权阶级的和草根的蔑视,于是我们才会有“背叛新中式和传统,叛逃到欧洲”的情结。后来发现也未必。
跟老板聊天,忽然间我发现了一个我们都有的,外人看起来很装B的一种表达方式——每年回去一次,休息一下。不同的,是他每次都要荷兰+另一个国家,而我总是围着荷兰的旁边在转。所以荷兰于我们都是故乡,只不过一个切近,一个茫远罢了(周先生躺枪了……)。故乡当然是能回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