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不是每个背山面岛的港湾,都叫做西贝尼克

标签:
宁波石浦古城三门湾闽浙海港旅游小确幸 |
分类: 震旦本纪(内篇) |
浙江岛多,海岸线一片破烂,跳岛如过河般稀松,不过岛的形状倒不如克罗地亚的规则,狭长的,平行于陆地。
不管怎么说,站在石浦的岸边眺望,第一个感觉就是,眼前好堵啊……
背后沿着海岸铺开的,都是小城市中常见的建筑。它们的作用也一如普通城市般的平常,但是仔细琢磨起来,却能发现几栋与几栋之间,多了个缝隙,缝隙里隐隐约约,能看见台阶的影子来。虽然我曾经评价《艋舺》“人如同小强一样,在房子的缝隙中探头探脑”,但是真正看到这种场面的时候,还是像小强一般,找了个缝,钻进去了。
天一下子就黑了。
我错了。这里与艋舺不同的,这里更像是港澳,楼是高的,留着一线天,但是路又是台阶,层层向上,转不了几个口,我真的忍不住了——“靠,西贝尼克啊?!”重庆的颜色,西贝尼克的质地。我当时就石化了。
原来海港,只要是背山面岛的,估计都能长成西贝尼克那样子。就在石化的那时,我忽然有了一丝快感——这里不是江南了,这里是闽浙沿海,海盗帮,偷渡帮,商人帮的地盘,好NB的地方,浙江V5!后来居然还带了些小小的激动。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片地方啊!
石浦的古城在山上,一直铺到海边,一如西贝尼克。西贝尼克摊到海边,最后站起来了一座教堂;石浦铺到海边,最后是一块雪白雪白的江南风建筑群和大广场,上面画着红色的横幅“预祝渔民兄弟开渔大吉”还是什么的。——嗯,这样就不像了。
旧城里,每家的门都是对着街道的,有时候也不锁门,看着街上的人来来往往,自己在家里悠闲地吃饭。院子也是和街道连在一起的,分不清哪里是公共的领地,哪里是私人的领地。我就在这片地方瞎转悠,当从一个拐弯处下来时,突然前面窜出了一条大狗和一只小狗,拼命地叫。我不知道怎么着好,只好站在那里,希望主人能够出来,然后我就好解释了。
然后一位大妈出来了。于是我道歉,然后问是否能从这里下去,如果是私人院子不行的话,还有哪条路下去。大妈说没关系,可以下去的,于是就叫家里人赶走狗。但是她并不急着让我下去,而是看见了我的相机,以为我是记者或者摄影师,执意要带我去找个好点的地方拍照。于是我们东拐西拐,跑到了另一个人的家里。大妈跟那个人打了个招呼说“我们上屋顶拍个照”,于是就非常心安理得地把我从那家人的庭院里带到了厨房然后爬上去到了阳台然后再到屋顶,然后在旁边非常幸福地说:“这边就是石浦的旧城区了,以前人都是住在山上的,现在山下的中心建了新的广场了(就是仿江南风格的那片建筑群),……”说了好久。
大妈很高兴,估计是忽然逮到了一个真的对旧城感兴趣的人吧?我也有些小幸福,而且这种小幸福似乎也顺势跟西贝尼克又叠在了一起。克罗地亚的大叔大妈也是逮到人就来套近乎,而且大大咧咧的,不怕你一不当心闯进家门。拍完了之后我们下来,我跟这家人道谢,这家人也是乐意我上来的,于是我这就放心了。
告别了大妈再一个人走,一路拍照,然后果真,又有大叔过来搭讪了:“拍这破烂啊!”我呵呵傻笑:“这些台阶啊,大门啊,设计得多好啊!”然后大叔傻笑:“是啊,都一百多年啦!”……
原先田壮壮等人说的“一去欧洲,就有了回家的感觉……”,现在也在石浦感受到了。
真的好幸福啊。
然后再说个别的事情。拍了很多照片,其实心里都还装着西贝尼克的,P的时候,也想着什么风格能够最好地演绎一种坚硬但是热情的感觉。可是P完了装字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不是每张照片的气场都能够镇得住这样的字体的。下面就是一些气场不够的照片。
或者是主体压迫感不够的问题,或许是建筑风格的问题,或许是构图的问题,但是,我也不能强迫石浦变成西贝尼克的样子。石浦就是石浦自己,江南之南。
不是每个背山面岛的海港,都叫做西贝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