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洲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马蹄拱摩尔人阿拉伯 |
分类: 日暮里双年展 |
老早的时候就听说了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好像是安达卢西亚最大的吧?从教堂变成清真寺,又从清真寺变回了教堂,所以用有文化的修辞来说,叫做“饱经风霜”。在科尔多瓦住了两天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这个清真寺。
从我和南茜住的地方走上不到10分钟,就到了。先是要走过这个凯旋门。
这个凯旋门,不会就是为了镇住摩尔人的邪气而建在这里的吧?!
往后面走,就能看到黄土的外墙了。
那天的雨下得不小,可以看见千龙吐水。
圆圆的,已经能够看到正门了——就是那个塔。近处是大大小小的马蹄拱的门,但是都是紧锁着的。
用文化人的语言来说,就是“高墙大院”,“庭院深深”……
南茜赶快跑过去照相。
安达卢西亚在下雨。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晦气。南茜念叨了一路的“西班牙风情”,最后只落得了这个样子。我问:“你说了一路的西班牙风情,可是到底你认为的西班牙风情,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南茜回答说:“就是雪白雪白的房子,旁边有好多好多常春藤,下面有女人戴着大帽子,穿着长裙子走过啊!”
……她说的是希腊吧?!……
不过她也没有那么的失望——这是在安达卢西亚,如果这不是西班牙风情的话,那她还能去哪啊?!
对了,也有个关于西班牙人的笑话——西班牙的人口在4千万到2个(啊不,3个)之间变化。为什么呢?如果你在西班牙问人家“你是西班牙人吗?”安达卢西亚人当时脸就黑了,加泰罗尼亚人直接啐你一口,巴斯克人就会拿炸弹砸你们家玻璃……所以很自豪地说“我是西班牙人”的,只有国王跟首相——还有一加泰罗尼亚哥们,超级热爱西班牙,我在罗马尼亚认识的,说他怎么不像西班牙人啊,他还跟我急了。
正门马蹄拱上的耶稣。
进门之后就要排队买票,然后排队等着进去。里面是限制人数的,所以在外面等的时间可能会比在里面的时间要长。于是我们就等,等得不耐烦了就照庭院。庭院也是摩尔风格的,泉水沿着细细的小渠流到每棵树下。
这就排到正门门口了。
偶们村也有个清真寺,为了土人建的。当然,邻班里的印尼DD也会去。于是班里有个跟我要好的很郁闷——“怎么他们没有给女人准备的清真寺呢!”
我说:“印尼也有女寺啊?”她说:“噢,中国也有啊?!”
P.S.那个JJ很聪明的,认得汉字,还是很难的汉字比如烧烤的烤啊什么的,只是不会念,写出来问“是roast吧?”
——对于我来说,她最牛的事情是认得阿拉伯字母(这个……她不认得才奇怪呢,要念经啊……)。于是我们就忽悠她跟一个伊朗(?伊拉克?忘了)大叔搭讪,结果她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我只会念啊~~”
偶妈的闺蜜A阿姨也是穆斯林,所以每次出去玩都没法给人家倒酒——倒了吧,不好;不倒吧,显得生疏。
对了,还有个土DD,学生处的,因为长得帅曾经在春节吃过四家的年夜饭(可见够帅吧),我们找他来吃饭都要考虑半天让他喝什么好,结果有一天人家自带啤酒上门,于是我们就疯了,结果他还很无辜地说——“土耳其的啤酒很著名的!”
对啦,Taya也说过,见过阿尔巴尼亚人在展览会卖啤酒的。晕死。
雪米最近去印尼,我忘了让她给我带个头巾回来。55555……
这就是我认识的和别人认识的穆斯林们。不过去清真寺的时候,是跟南茜在一起的。排了N久的队,终于让进去了。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八角形的格纹的窗。阿拉伯人的数学很好,然后又把数学用来供奉先知。所以窗上经常会见到六角形八角形什么的。
清真寺是长方的,里面套着一个长方形的教堂。还没走两布,就已经看到教堂的味道了。
还有一圈椅子,乌木的。
但是从教堂出来时,看到的景色就不一样了。
红白纹的马蹄拱,其实在建筑图书里面都看到过,背都背烂了,只是居然是这样意想不到的粗糙,石头甚至连打磨都没有,直接上的红颜料,与中东清真寺那样的富丽堂皇完全不同。
又是一面镂刻的墙。南茜说:“这么复杂的工程,要用几千年才刻完啊?!”
我说:“你有听说过标准化生产吧?”
于是我们就去找缝隙。果真是有的。其实原理就是一堆花砖拼起来的。
到了这边,教堂的背面,就能看见原先摩尔人的花马蹄拱下面,有一个耶稣的像。
走到最南,才能看到最辉煌的摩尔遗迹。怀疑上面真的是纯金。如果不是纯金的话,也应该是西班牙人剥走的。
可惜一个字都看不懂……
突然之间的一处天窗,居然让人有了透气的感觉。素白的没有装饰,应该是修复的时候留下的。
这边的马蹄拱,就变成了西班牙人的画布了。再次见到巴洛克——呕吐中……
真的,这种画风绝对不是虔诚。
参观完了出来
墙上爬着开花的藤。
一路上都是纪念品店,买的是花盘子。南茜可挑花了眼咯,看看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送爸爸,送妈妈,送爷爷,送奶奶,送亲朋,送好友……而我,依然延续着我的特色,买了块板砖——啊不,是一面有琉璃的砖,用传统的工艺,花纹是凹的,然后在里面填上颜料烧制出来的。后来看到背后的印章,居然是一家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