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the Rain

标签:
暴雨之前影评民族冲突马其顿巴尔干 |
分类: 荼蘼时代 |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432519o1p0.html
窗前辈推荐的,马其顿-英国-阿尔巴尼亚的片子,前南内战的。
想想,还是放在《彼岸花》的番外吧。
战争就像瘟疫一样,而且总会找到借口的。
如果打仗的话,你的立场是什么?
从《彼岸花》开始,我就一直不是个和平人士。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也会想,我是不是站错了队伍?可是,什么才是正确的队伍呢?
原先接受的教育是,正义的力量。中国人比较在乎正义性。这也是我觉得难过的事情。因为如果没有了正义,那该怎么判断呢?
说人家不文明么?凭什么啊!
而且巴尔干的XDJM,除了斯洛之外,好像都比较土匪,都比较游牧民族。忽然想起了《尼贝龙根之歌》,在日尔曼人还没有褪完游牧的感觉的时候,也是乱打一气的。然后,一个《众神的黄昏》,game over.
我们根本没有裁决的能力。所以只有选择立场。任何“和平”的立场都是在和稀泥,都不是立场。
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克罗地亚。因为我知道这个还正常些。跟着意大利混过的,对待穆斯林都相对比较宽容。就算人家是巴尔干最纳粹的国家(奇怪,纳粹,却不民粹),这种实话还是要说。
证据:
看到最后一个了么,就那样自然地,按照巴尔干的风俗,贴上去。保加利亚也欧科啦。
其实特别敬佩突厥人和马扎尔人。都是管理一帮民族的天才啊。
难过。难过的原因,是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我无法站在正义的一方,因为这里没有正义。
不反战,支持打仗,那是因为塞尔维亚欺负人的关系(连谢大夫,我老板,都被塞尔维亚人欺负过)。
但是,民族主义,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慢慢的,连塞尔维亚都不恨了。
难过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难过完了就算了,生活还要继续。我无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无法“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世界观。
从萨达尔去斯普利特,是搭波黑GG的车。他说两次打仗全被他赶上了,可是家里很多人都因为打仗而跑到国外去了,所以他可以经常出国玩,还能省不少旅馆钱;在斯普利特跟老头老太太聊天,老头说自己儿子在鹿特丹;在萨格勒布与马其顿人聊天,她们说目前除了斯洛,其它XDJM是可以自由乱串的。
也许幸存下来的,无论左派右派,都是乐观的人。
坚决不去怜悯巴尔干,因为我们没经过打仗,我们也不是上帝或者安拉,我们没有怜悯的权力。
甚至,我也不期盼和平。和平,只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的特例。如果永远是和平的话,人类怎么进化?!
而且,我自己也是少数民族。姓的这个姓(南蔻是笔名),是元朝的时候改的。奶奶的姓,是民国的时候改的,都是为了避祸。如果打起仗来,我肯定是要先被讨伐的。
也许难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P.S.有的影评,看上去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比如说女孩的哥哥杀掉她是因为不能容忍穆斯林和东正教的相爱。这个比较失真——话是真话,但是没说到点上。哥哥在穆斯林婚姻中的地位很重的,就像日尔曼人为什么私奔都是女孩找男孩——因为爹会杀掉男孩的。反正里面有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只有了解了巴尔干才能琢磨出味道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活下去。无论是不是在打仗。这才是真正对得起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