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一株草木

分类: 散文记事 |
敬畏一株草木
□ 郭震海
农历丁酉年,腊月初四,周六,大寒。
单位归家,夜色初浓,微凉。途径公园,随手拍了几棵树,聆听到的是自然的心跳,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律动。
其实,繁闹的都市深处,如果能奢侈地拥有几个公园,且不说是难得的清雅之所,整座城市也会显得灵动许多,庆幸生活的城市里有几个公园,傍晚时分,倘若下班归途,时间尚早些,我总喜欢信步走进公园,去那里安静地仰望大树。
如果碰巧遇到一个好天气,一阳西斜,宁静的公园,天光穿过林立的高楼,透过枝枝桠桠间的缝隙跌落到地上,如诗、如梦、如画。
长久以来,我一直坚信树是有灵性的,它和人类共同生存在同一片蓝天下,伴随着四季的更替演绎着不同季节的风情。走近一棵大树,走近一个高度;拥抱一棵大树,聆听到自然的心跳、体味到生命的可贵、领略到时间的沧桑、萌生对天地的敬畏。
草木人生,人生如草木。或许有人会反驳,人类会思维、会行走、会言语,会哭、会笑、会闹,大树没有双脚,不会奔跑。不要忘记它柔软的根须开石留印、抓地有声,身躯不论大小,足可站悬崖、迎寒风、顶雷霆,春来绿、夏来花、秋来果、冬来眠,它们不需要人来指挥,更不需要有谁发号施令,什么季节该有什么样的风情,它们在天地间挥洒自如地运用着每一个节令,谁能说它没有灵性?
我不信鬼神,但我敬畏天地,敬畏生命万物,相信世间凡物者必有灵性。就如我们铺设一张宣纸,挥毫泼墨,字活跃在纸上,这纸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家养一只猫或狗,日子久了,它会听懂人言,晓得些许规矩;亲近一棵大树,时间长了,树也会变得很亲近。生者,谁也无法做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生者,与草木同在,与万物共存,活着需要有一颗善心,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草木有枯荣,人生有生死,皆为大同。
生命之歌亢然,生命活力盎然。一棵树、一株草,哪怕是再简单的音符,也是无穷的激励。
生活有时是交响乐,有时又是单纯的独奏;生活有时也激越,但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淌着。
活着需要有一颗善心,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草木有枯荣,人生有生死,皆为大同。
人生中,其实冷暖一瞬,喜憎刹那,活着,欲静心淡然,需化繁为简。
一种自然,一种内涵,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美,与岁月相携,与生命同行。
雨中跌宕,绿意渐褪,可梦想依旧;如一抹风,在天地间漂泊,疲惫无助,可思念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