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亲成就了孙红雷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记事 |
好父亲成就了孙红雷
□ 郭震海
孙红雷上高中时,迷上了霹雳舞。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学老师,面对儿子不喜欢学习,痴迷霹雳舞,为人师表的他也很难接受。
1987年,正上高二的孙红雷悄悄向舞友借了一身行头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一届霹雳舞大赛,结果获得“冠军”,得了800块钱。
回家后,他把奖杯和钱都交给了父亲,没有等父亲开口他就先发制人地说:“您打算如何处置我的奖杯呢?”
孙红雷当时很害怕父亲会对他的奖杯不屑一顾,甚至会批评他,但他的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奖杯放在家中最醒目的书柜上,还专门量身定做了一个玻璃罩子。孙红雷回忆说,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在任何行当里做到第一都很了不起。你能捧回奖杯,父亲也感到骄傲!”
后来,孙红雷的父亲,还是很坦然接受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儿子不可能考上大学了。高三那年,孙红雷突然向父亲提出,想休学随中国霹雳舞明星艺术团到全国各地演出。面对这个疯狂的要求,他的父亲想了想,竟然点头应许了。当时演出一场能挣100块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就这样演到1991年,突然间霹雳舞落伍了。于是孙红雷又自己组建舞队,自己排节目,几年努力,成了哈尔滨小有名气的舞手。
如果没有父亲的宽容应许,也不会有孙红雷的初露锋芒。回忆过去,孙红雷总是这样说。
1995年初,孙红雷参加哈尔滨电视台的晚会,认识了牛振华、冯巩。排练后孙红雷在宾馆跟他们聊天,牛振华鼓励孙红雷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牛振华的鼓励让孙红雷很是兴奋,但他对自己的相貌很不自信!父亲得知后说:“我们都觉得《过把瘾》好看,但王志文也不怎么好看啊!”父亲的暗示,让孙红雷明白了:其实最平凡而真实的演员是最有生命力的。
一周后,孙红雷去北京报考了,接着顺利被中戏录取。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孙红雷演了一个只有五场戏的配角;在《永不瞑目》里,他演一个打手……渐渐地,观众记住了孙红雷,他也从小角色里迎来了大机会,主演了多部影视作品。
详细了解了孙红雷和他父亲的故事后,我想起《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惠施和庄子比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除草。与惠施不同的是,庄子每天去地里转转,从不施肥、除草,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不久,惠施的葫芦苗相继死去,而庄子的却长得格外好,最后结出了大葫芦。惠施不解,前去请教: “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答: “你错了,其实我也是用心管理的,看到他们都在快乐地生长,我当然不用去管它们,而你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施肥、除草,哪有不死之理! ”
其实,爱过头了也是一种伤害。真正爱孩子就大胆给孩子自由吧,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拥有独自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轨迹,既有受教育、学习的权利,也有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的权利。如果没有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宽容和鼓励,相信也不会有今天活跃影视界的孙红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