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上写作,最好的定位叫“草根”

(2010-02-16 03:27:21)
标签:

文化

分类: 胡说也说

爱上写作,最好的定位叫“草根”

爱上写作,最好的定位叫“草根”

文 郭震海

《当代》杂志2010年第1期发出孙方友的《小镇人物四题》。说实话能把小小说写到《当代》、《人民文学》、《收获》等大牌杂志确实不容易,因为这些杂志基本不刊发小小说,除非很特别或者说非常好。孙方友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经举例说:“到目前为止《收获》只发表过三个人的小小说,一篇是汪曾祺的,还有一篇是冯骥才,还有一个是我。”

孙老师从1978年开始写作(我1978年出生),他的写作工龄和我的年龄一样长。孙老师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作品500多万字。著有《女匪》、《刺客》、《孙方友小小说》等多部,特别是他的《陈州笔记》和《小镇人物》等系列广为流传。曾获河南省文艺成果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小小说“金麻雀奖”等,作品曾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转载,并收入《全国短篇小说年选》、《中国最佳小小说年选》、《中国名家小说选》等百余种选集。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捷克等文字。许多人说孙老师在小小说界是天王级的人物。曾经和孙老师在一起开过几次有关小小说的会,他非常风趣幽默,尤其是说话非常有意思,满口河南味,听了还想听。

说到小小说,人们对这种文体的称呼很多,如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等等,但不论怎么称呼,它都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 “小”的特征。小小说的正式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比如美国作家欧•亨利,其名作《麦琪的礼物》、《最后的藤叶》等,至今脍炙人口。此外,如法国作家雨果、莫伯桑,俄国作家契诃夫,苏联作家左琴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海明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都写小小说。其实我一直认为在我国小小说的出现应该更早,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每一篇都是独立的小小说。

汪曾祺曾经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曾指出:“短篇小说的一般素质,小小说是应该具备的。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大体上讲,短篇小说散文的成份更多一些,而小小说则应有更多的诗的成份.小小说是短篇小说和诗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不能有叙事诗那样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诗有那样强的音乐性。它可以说是用散文写的比叙事诗更为空灵,较抒情诗更具情节性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又不是散文诗,因为它毕竟还是小说。”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主编杨晓敏给小小说下的定义是:平民的艺术。他认为,小小说必须服务于大众,才能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在办刊过程中追求“三个大多数”: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他说:“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说实话,我很赞赏这个定义。

当然,也有一些人看不起小小说,总认为那是初学者的产物,是文学爱好者练笔的文体,是没有成就的写作。说实话,我也曾经徘徊过,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落个写“小小说”的称号,再也抹不掉,提到某某,别人说:“哦,就是那个写小小说的人吧!”感觉很可悲,也很可怕,甚至是一件丢脸的事儿。后来感觉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思想,如果一辈子能把小小说写好,写出名堂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随着如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小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比如现在的小小说出版物,无论是杂志还是图书越来越多,虽说有点乱,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这种文体的繁荣。

在中国写小小说的人很多,因为这种文体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之这种文体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成就了一批“草根作家”的诞生,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是生活在基层或者说一线,又有一份相对固定的职业,业余把写小小说当成一种爱好,一种消遣,一种追求,也正是这批“草根作家”的诞生使小小说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繁荣。

文学属于人民,好的文学就应该在平民中间。如果说小小说是“草根”写作,阵地是地摊文学,我很乐意接受。谁愿意不屑一顾就让他不屑一顾去吧,当个“草根”,走“地摊文学”没有什么不好。

一个人一辈子,如果爱好写作,能把一种文体写好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