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投入一种沉重

标签:
杂文笔会小小说选刊散文百家贾兴安烟台文化 |
分类: 工作生活 |
在烟台停留是为了去烟大拜访一位朋友,穿过安静的烟大校园,走出校门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海边疯玩了一天,又到烟台图书批发市场“淘”了一些书,如果不是时间太紧,我想还有可能会在烟台多呆几日,安静的烟大临海而设,正是学生放暑假期间,更显安逸。宁静的校园里,偶尔有一些暑假不归家的学生,很闲散地从林荫大道下穿过,或去海边嬉戏,或坐在金色的沙滩上,将赤脚埋进细如雪的沙子里,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
烟台的新火车站正在建设中,下午到达市区的临时火车站,登上火车后,临窗而坐,望着窗外迅速变幻着风景,让思绪也像这变幻着的风景一样在盲无目标地飞。今年从年初开始到现在,我有意识去“放”开了自己。 5月自己的第一本小小说集《飞翔的纸蝴蝶》出版后,受《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邀请,到郑州,参加了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等加盟支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郑州小小说学会、小小说作家网承办的大型小小说“盛会“——“中国郑州·第三届金麻雀小小说节”系列活动。7月散文《石碾子》有幸获得“千字文奖”,受《散文百家》杂志主编贾兴安的邀请,匆匆赶到了河北邢台市,参加“全国散文名家太行采风暨《散文百家》千字文奖颁奖典礼”活动,月末再接受《杂文月刊》副总编辑赵敏邀请,赶往威海参加“2009杂文(时评)家论坛”。从小小说到散文,再到杂文,其实这三种文体都是我十分钟爱的,尽管写的都不够好,但每一种文体都在尝试着去写。再者《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散文百家》杂志主编贾兴安,《杂文月刊》副总编辑赵敏等都是我最好的老师,多年来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帮助,教导,如果说别的什么笔会、论坛我可以不去,也肯定不会去,因为我生性不善言谈,更不喜交际,天生陋习很难改掉,但这三次我必须去,不用说老师们还很正式专门发了函,即使仅来一个电话,我也会很高兴接受,因为师恩在我心里和父母之恩并重。
其实,从小小说到散文,再到杂文,在每一种文体中,我都是一个初学者,我理解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是为了让我通过笔会的交流形式,学一些东西。通过三次笔会,确实收获盛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过去每天奔波在固定的一个区域里,孤陋寡闻,虽然写了一些小文,但都是一些坐井观天式的小碎章,比如在郑州开会期间,我见到了小小说领域里的“大家”,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小小说。在河北,和散文“名家”们交流,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好的散文,这次在威海,和当代杂文界顶尖的“高手”谈论,我知道了好的杂文其实来源于自己的内心,需要有一颗高度的、赤诚的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命运的心。我总觉得无论是小小说、散文还是杂文,其实都是互通的,都不是独立的,文体不同,但思想内涵是相通的,那一种文体都根本不可能脱离特定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环境,都在表达和传承着三个字:“真、善、美”,这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列车继续前行,偶尔途径一座城市,五彩的霓虹灯穿越车窗,冲向我的瞬间,我不得不去轻揉疲惫的眼睛。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路遥的话:“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涉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说实话,我不是作家,充其量只的一个写作爱好者,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前半年,疯也疯够了,闹也闹够了,就像孩童时期,偶尔玩得忘记归家,母亲就会依门而喊:“别疯了,该回家了!”是的,这让我想到两个字“回归”。回归做初的起点,回归泥土的最深处,从8月开始将会沉寂,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充实。
都说现实难以成绩梦想。但有时候,我总觉得一个人生存着现实一点没有什么不好,就比如我喜欢逛书店,喜欢看书。看书是为了充实自己,充实自己是为了写东西,写东西是为了多赚稿酬,目标很单纯也很明确,至于百年后会怎么,那是百年后的事情,至少把握好现在。
需要投入一种沉重,从明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