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用!5招帮你减轻鼻塞咳嗽症状

(2009-11-25 20:51:27)
标签:

健康

美容

秘方

蜂蜜

症状

h1n1

保健

冬季

减肥

维生素c

养生

分类: 健康人生

  冬天一到,“咳咳”声又成了老、中、青、少共同的流行语。中国人听到旁人的咳嗽声,总是习惯地问一声:“看医生了没?”这句话听在西方人耳里,总觉得莫名其妙。因为通常他们总说:“喝个柠檬蜂蜜温水吧!”

  你知道吗?有些小秘方,看起来不起眼,却可以让你不必浪费时间、金钱去看医生,还能让自己和孩子在这些日子好过一点。

 

  照顾小秘方1:一般感冒

  1、喝足够的水。每天8大杯水或果汁。可以避免鼻腔、喉咙干燥,同时稀释痰、鼻涕,比较容易咳出或是擤出来。

  2、避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乐,以及含酒精的饮料。咖啡因和酒精都会促进水分排出,造成脱水,正好是我们最不想要的效果。

  3、温盐水漱口、一天数次,或喝温柠檬蜂蜜水,也许对喉咙痛和咳嗽有帮助。不过,美国肺脏协会指出,一般人所相信的大蒜、蜂蜜、柠檬、锌、维生素C,这些都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证实可以用来“治疗”感冒。

  4、卧床休息。古老方法却也是加速复原的好方法,同时待在家里也可以避免传染给别人。有些药物会有嗜睡的副作用,正好强迫病人休息。

  5、如果家里有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病人则应该要戴上口罩,避免传染给他们。

 

  照顾小秘方2:小孩的鼻塞、咳嗽

  没有药物可以加速感冒的复原,或是缩短时间。感冒成药,像是含抗组织胺和抗鼻塞的药物,通常对减轻学龄前的小孩的感冒症状没效,而且可能会有副作用。父母可以做的是,尽量让小孩感到舒服,鼓励他们休息,注意并发症。不过,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件事:

  1、让免疫系统发挥作战力。如果小孩发烧但是温度不高,不要立刻给退烧药。梅约医学中心指出,借着升高温度,小孩身体正在制造一种不利病毒生存的环境。不过,如果高烧引起脱水或抽搐,必须立刻就医。

  2、16岁以下的小孩病毒感染时,例如感冒,千万不要给阿司匹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阿司匹林用在小孩病毒感染,会引起雷氏症候群──虽然罕见,但是会致命的疾病,通常发生在3~12岁小孩。

  一般来说小孩感冒会比大人来得严重,而且比较容易有并发症,例如耳朵感染。美国梅约医学中心建议,如果小孩有以下症状,应该就医:发烧超过40度、畏寒、发烧超过72小时、呕吐、肚子痛、不寻常的嗜睡、头痛、呼吸困难、持续哭、耳朵痛。

 

  照顾小秘方3:咳嗽

  1、不抽烟,同时远离抽烟者,以免吸入他们的二手烟,让咳嗽更严重。

  2、如果是干咳,试试蜂蜜柠檬茶,或柠檬蜂蜜温水。不过,1岁以下小孩不可以喝蜂蜜。

  3、如果夜咳厉害,可以垫高枕头,让自己头部抬高,有助呼吸顺畅。

  如果有下列症状最好找医师诊治:咳嗽有血、痰很稠、绿色、咖啡色;呼吸急促、有哮鸣声,胸痛、紧缩感,或是呼吸困难;咳嗽有痰超过七天没有改善;咳嗽好好坏坏,反反复覆;持续发烧或高烧。

 

  照顾小秘方4:鼻塞

  1、擤鼻涕动作要轻柔,不可过度用力。

  2、淋浴,或打开莲蓬头,坐在浴室里,呼吸湿润的温水蒸汽。

  3、喝大量水帮助稀释痰液。

  如果鼻塞超过1~2星期还不见好,最好去医院检查是什么原因。

 

  照顾小秘方5:预防

  1、常常洗手。一定要教小孩洗手的重要。

  2、尽量避免用手摸鼻子、嘴巴。

  3、保持厨房、浴室桌面的干净,尤其是家里有人感冒时。

  4、使用过的纸巾立刻丢掉。

  5、为生病的人另外准备擦手的毛巾,不要和大家一起混着用。

  6、不要和生病的人共享杯子。

 

盘点:九款超强排毒养颜美食
冬天怕冷的人应该吃些什么?
八种少吃就会有饱腹感的食物
冬天怎么做羊肉吃最滋补(图)
颈肩痛可试用后脑勺顶墙锻炼
身体越胖,大脑也会老化更快
活鱼不能现杀现吃你知道吗?
喝酒助性不如喝茶、喝咖啡好
腰痛不一定就关“肾脏”的事
流感季节12个预防感冒小绝招
冬天让你手脚不再冰凉的秘方
5个你必须重视的脚部疾病信号
揭秘:哭、笑、唱都会累五脏
有这9种感觉你才是真的在恋爱
橘皮开胃橘络通气一天最多仨
过瘦女人要提防10种疾病缠身
戴隐形眼镜你必知的11个问题
怎样的女人能激起男人保护欲
青壮年就肯定“精力”十足吗
儿童吃豆制品太多容易性早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