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死观
——与老同学高培新的通话
/诗孩
刚吃完晚饭(十八时三十分),老同学高培新突然打来视频电话说:老同学丁若萍从胶南打来电话告诉他,同在胶南的老同学齐文荣(81岁)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于10月7日去世。对这不幸的消息我们感叹唏嘘了一番,随后又谈及了老年人的生死问题。我俩一致认同:我们已是些八十上下的老人了,不应再贪生怕死,顺其自然为好。活就好好的活,走就利索的走。这样一不拖累儿女,二自己也减少痛苦多好。这个年龄走人不算少亡,已属正常。儿女亲朋,也不必过于悲伤。
注:丁若萍、齐文荣(都是胶南退休教师),高培新(潍坊市一职专副校长退休)。我们几个是六十年前《潍坊师范》的同班同学。
2022-10-23
22:22
~~~~~~~~~~~~~
诗友交流
诗孩:这个观念是对的,放宽心态,健康自已,其实写诗也是一味保健的药,你的诗越写越好,就是一种健康长寿之法。
耀 东
2022-10-24
10:33
王老师,你上面说的“其实写诗也是一味保健的药,(写诗)就是一种健康长寿之法”多好啊!
人老心不能老,心老了思想感情就会僵化。人老诗不能老,诗老了味同嚼蜡。
从心态上说,诗人应该永远是个幼稚、好奇、敏感、发问、求知、探索不停的长不大的孩子。千万不可被世俗同化,成为玻璃蛋子掉进油篓里——难捉难拿,泥水不沾的社会油子。诗骨子里是清高的,与庸俗、下作无缘。小诗永远青如松柏,拒绝衰黄。如果衰黄了,它的死期就到了。
人老了若还能写点小诗,可能会多活几年。
诗 孩
2022-10-28
13:0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