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点线论
——百字杂谈五题
诗
孩
妒人者瘦其才
人才往往是在埋没和压抑中成长的。可以断言,埋没和压抑人才的人或可是小才,但绝不是大才。别人埋没、压抑着你,你又去埋没和压抑别人。妒人者腹益小,这小才又打了折扣,小才愈加小了。其五彩梦不过是被自己的臆想吹大了的肥皂泡。
他哪里知道,埋没是在给地表的种子覆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培养。
成
名
歌手、演员可一夜成名,一夜成龙。而作家、诗人的成名往往是十年、十几年、几十年的事情,甚至是身后成名。他们活着时,没有多实惠。因而这种“马后炮”式的成名更加难能可贵。其著作可能是历史的一笔,具有其永恒的价值。这既是生活的作践,又是老天的厚爱。
先天与后天
诗人者,七分成之于天分,三分成之于努力。当然了,这里说的诗人是指优秀诗人,杰出诗人,甚至大诗人(一般诗人不在此列。我称一般诗人为似是而非的诗人)。
在这里必须补充一句,这三分努力并不轻飘,往往倾注了诗人一生的汗水甚至血泪。如果不具备天分,十二分努力也是嚼木渣。就如瞎子当不了射击世界冠军,哑巴成不了歌唱家一样简单。
物以稀为贵
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并不过分,说百年难见大诗人也不为过。当代中国,优秀诗人数十上百,而杰出诗人寥寥无几。大诗人呢?大概还未出世。在下揣想,大诗人许是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一、生活上的千劫万磨,九死一生;
二、天性上的良善悲悯,灵悟超凡;
三、人格上的高洁绝俗,处污不染;
四、后天的谦逊好学;博览群书,痴迷创作;
五、作品上的独标一格。博大精深与妙趣天成兼而有之。
请问,面对这样的条件,一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著名诗人们其分量又有几许?
自才论
人才,大体可分为五类,即低庸之才,中庸之才,优秀人才,杰出人才,大才。
因其随和圆融,不偏不倚,中庸之才最易被社会认可。如果将低庸之才也作为人才重用,那就是作践人才了。优秀人才应予珍惜,以展其能。杰出人才必有大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而大才百年鲜见矣!
中国历史上的老聃、孔丘、孙武、嬴政、司马迁、鲁迅等俱是大才。而毛泽东则是大才中的顶尖——千年不遇的天才。周恩来既是杰出人才中的杰出,又有点出于善良本能的中庸(和事佬)味道。xxx也是双料的,是杰出人才中的阴邪之才。
中国的社会惯性是当代谁说了算谁的水平就最高(而历史则是另一码事)。这从稳定我天下上说对了一半,从事实上说又全错了。往往权比才大,官大一级压杀才。
那么,大言不惭如你者算个什么?我,不伦不类之物也。算个想说实话的穷诗人行吗?从诗歌上说,算个偏才、怪才、狂才吧。
2015年
存:
此组论驳小文在“十九大”前再对照着全貌发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评一评也可。我不赞成“姓资姓社不争论”的提法。
诗 孩
2017-09-22-23:16
注:
此句从“王霁良新浪博客 ”
[转载]对诗孩公开评批的再答 ——又给张志云(老书虫子)君. 诗 孩
(2017-09-22
22:08:21)转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