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外一首)——戏说“中国梦”/诗孩

(2015-07-02 20:13:21)
标签:

在悬棺上的爷爷

正瞅着你呢我的孙子

  追求(外一首)

       

      /诗 孩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众多潺潺细流

泪似的

越千山涉大漠

曲折迂回地向前洇流

终于注入大海

获得了永生

 

登下几块石头去就麻腿儿了

上头不是还抓着个树杈吗?

在悬棺上的爷爷

正瞅着你呢我的孙子

 

             2015-07-01-16:19

2020-02-21-17:08


  路的命名

 

没有现成的路

路是自己踩出来的


越踩越像路了

险路还不是绝路

从绝路里走出天路

倒在路上

便是一小截路

 

           2015-06-21-07:22

          2015-06-28-17:08

          2020-02-21-17:11


                 灶膛里的满天繁星

                                 ——趣读王耀东诗作《灶堂的故事》

 

                                            诗 孩

 

    老家里连着土炕的灶膛多大岁数了?在王耀东诗家的记忆里可能是70年,在他的父辈、爷爷奶奶辈里该是百五十年。而在历史上则是要以千年计的。它的发端或在远古。所以王老在《灶堂的故事》里说它是一个立在“史前的岩洞里的神话”并不为过。

    “母亲的手/命名它为家中最闪亮的地方”两句十分传神,到位。其实母亲即是生命之火,希望之火,人类薪火传递的灶神。是人子们应予世代膜拜的偶像。

   “不管是霹雳落下/还是频降旱灾/母亲在此举起一把柴/就能燃亮一个季节/无数的小鸟就在岩洞前飞来飞去/灶台成了一个啄米的窝”。“小鸟”这一双关意象真好!它即实指那一群群“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的小鸟儿,又虚指母亲身边那一群活泼嬉闹的儿女。而灶台顺理成章的成了母亲孵化、养育生命的子宫似的暖巢。

    “灶中有火  家中的日子/就是数不尽的珍珠”。这“数不尽的珍珠”自然是指金粒子似的玉米,红珍珠似的高粱,饱满而带乳沟的香喷喷的麦粒了。这“数不尽的珍珠”可谓美不胜收。

    “只要灶下火花闪亮/夜色下的繁星就不用专门去采集”。这灶下“噼噼啪啪”迸发出的火星,即是上帝装点农家夜晚的繁星,也是孩子们眨动着的调皮的眼睛。

    诗作《灶堂的故事》写到这里笔锋一转,追古抚今,由山乡而城市,又拓出一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奇妙天地:“老家的弟弟给我写信/说要搬一个灶台到我城市的楼上/我说  就取一缕发奋的火花吧/有空就发(建在)我的电脑上”。此节以奇思妙想(或曰胡思乱想)奇兵突袭,出奇制胜。堪称一绝。

    “淳朴的乡风来了/....../把土坷垃的灶具  变成一种诗意的母体/去生发现代化的时代风尚”。

    这首小诗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了千年土灶母性的神奇,又话锋一转,点化、调侃出现代城市生活的风趣。不愧是一首神笔书妙意的好诗。

 

                                                  2015-07-13-2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